然而,有一個事實越發清晰:大語言模型(LLM)似乎并不具備經濟可行性,賺錢可能遙遙無期。
2024年OpenAI的營收只有35億美元,成本卻高達50億美元,且虧損仍在持續擴大。最新預測認為,即使OpenAI真的在2029年之前實現盈利,累計虧損也會達到1150億美元。
OpenAI的虧損讓亞馬遜相形見絀。亞馬遜成立第十年實現盈利,在此之前,累計虧損只有30億美元,今年恰好是OpenAI成立的第10年。
為什么OpenAI持續巨虧?主要是核心產品ChatGPT定價過低,比成本低很多。
從另一個角度看,OpenAI的商業模式只對云服務提供商、數據中心建設商有利。分析認為,OpenAI的定價只有成本的幾分之一,這在經濟史上尚無前例。即使OpenAI現在想提價,也可能會“殺雞取卵”,摧毀新生市場。
按照普遍的經濟規律,隨著時間的推移,AI成本應該逐步下降,但實際并非如此。用戶厭倦“幻覺”(指AI生成虛假或錯誤信息的現象),需要更精準的模型和具有推理能力的模型。最終,雖然每token(AI領域衡量數據處理量的單位)價格下降,但為了精度的小幅提升,仍然需要消耗更多的token。
GPT-5曾經讓行業備受期待,但它并未改變AI經濟困境。用戶發現,GPT-5的精度并沒有顯著提升,為了降低成本,它將簡單問題推給舊模型來解決。如果OpenAI想優化財務狀況,提高定價似乎成了唯一出路。
還有另一種辦法可以緩解經濟壓力,那就是選擇“小型語言模型”(Small Language Models, SLMs)。AI企業可以將OpenAI模型應用于特定的數據集和問題范圍,從而構建出一個“小型模型”。
小模型的訓練、更新和運行成本更低,DeepSeek的開發思路基本遵循這一原理,它的核心技術圍繞知識蒸餾與數據精煉展開,大幅降低成本,該方法被許多AI企業模仿。
盡管如此,小語言模型仍然無法化解OpenAI的虧損問題,只能稍微緩解。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