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媒體聚焦 | 數據中心“廢熱”利用如何跟上DeepSeek算力增速?

時間:2025-03-06

來源:丹佛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導語:從ChatGPT到DeepSeek,大模型迅猛發展對數據中心能耗提出挑戰—— 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碳排放?

  從ChatGPT到DeepSeek,大模型迅猛發展對數據中心能耗提出挑戰—— 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碳排放?

  據2025年1月發布的《數據中心綜合能耗及其靈活性預測報告》,預計到2030年,中國數據中心用電量將占全社會用電量的4.8%。一方面,通過增加綠電占比,實現綠色低碳運營。另一方面,可將“廢熱”變為熱源。

  澎湃研究所研究員與余熱回收技術相關企業交流后發現,中國數據中心余熱回收利用尚處于萌芽期,與發展較為成熟的北歐國家相比,離產業化尚有差距,市場潛力還有待開發。因此,還需政府從協同機制、標準制定、標桿性項目方面予以更多支持。

  "熱數據"余熱適應產城一體化

  相比鋼廠、化工廠產生的余熱,數據中心是“無煙工廠”,產生的余熱更加清潔。服務器等IT設備產生的大量余熱通過空調等冷卻系統,一般被直接排放到空氣中而浪費了。可以使用熱泵技術,從數據中心的冷卻系統中收集余熱,對熱量“提純”——提高溫度,應用在區域供暖、生活熱水、工業用熱和農業溫室等多種場景中。

  不過,由于管道鋪設成本、余熱溫度衰減問題,數據中心與供熱需求方距離不宜太遠。中國大部分數據中心回收的余熱,較適宜供所在園區使用,一些位置偏遠的數據中心,則適合供應給農業溫室。

  北京市熱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王紅霞等人在《數據中心余熱回收技術及供暖應用》中建議,靠近城市居民小區以及全年有供熱需求的工業園區,或靠近城市鍋爐二次網供水區域,能夠在數據中心采暖有效半徑內利用數據中心余熱。

  一般來說,智能駕駛、金融類數據調用頻次較多,對數據及時性要求較高,屬于“熱數據”,處理這類數據的數據中心更靠近城市;另一類主要用于存儲財務數據等“冷數據”的數據中心,則相對遠離城市。

  這意味著,處理“熱數據”的數據中心,需兼顧電力需求與城市發展,因此是競爭激烈的稀缺性資源。這類數據中心具有城市區位優勢,相比位于偏遠地區的鋼廠、化工廠,更適合實現“產城一體化”,也有利于發揮數據中心的集聚效應,服務城市生活應用場景,將余熱回收利用與對外供熱進行有機結合。

  需要技術運用,需要協同

  丹麥、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在數據中心余熱回收利用方面起步較早,應用案例較多。

  2011年,芬蘭赫爾辛基公共能源公司收集云計算數據中心廢熱,為企業建筑或居民建筑供暖,再將冷卻后的氣體輸送回數據中心,給數據中心降溫。

  在丹麥,能效解決方案供應商丹佛斯(Danfoss)的數據中心余熱回收利用解決方案,應用在了Facebook位于歐登塞的數據中心項目中。通過水管網回收數據中心的排熱,并利用熱泵將來自數據中心的溫水配合額外的可再生能源,產生高溫熱水用于區域供暖,靠區域管網向社區中6900戶居民供暖。

丹佛斯

  相較而言,中國數據中心利用余熱回收還處于探索階段。億安天下懷來云數據中?、騰訊天津濱海數據中心、阿里巴巴千島湖數據中心、萬國數據北京三號數據中心、UCloud優刻得烏蘭察布云計算中心、中國移動哈爾濱數據中心、中國電信重慶云計算基地等在實踐余熱回收項目。

  是什么阻礙了中國數據中心

  余熱回收利用的應用發展?

  一方面,數據中心余熱回收落地應用場景,難在多方協同。“數據中心余熱回收應用的難點已經超過了數據中心本身。”丹佛斯中國區總裁、丹佛斯中國傳動事業部負責人徐陽告訴澎湃研究所研究員。比如,為周邊居民區供熱時,供熱管網設施建設,牽扯多個利益相關方,包括政府、房產公司、熱力公司。

  2022年,丹佛斯在落地實施園區綜合能源利用項目時,與天津武清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村科技創新園、天津國網綜合能源合作,期間與當地政府、園區管委會進行了多次溝通。最終,通過周邊2個數據中心的5000個機架的散熱量獲取余熱,滿足周邊附近辦公樓、酒店、商業區的采暖、制冷、生活熱水等供能需求,供能面積約10.345萬平方米。

  另一方面,數據中心余熱品質較低,如何系統化應用技術是關鍵。雖然數據中心余熱豐富,但需通過熱泵等技術,將其轉化為高品位熱能,才能用于區域供暖、生活熱水等。據了解,從全球看,數據中心余熱回收利用的每一項局部技術均已具備。但在中國,這些技術應用才剛剛起步。因此,如何將局部技術形成系統化應用,是中國數據中心余熱回收利用的關鍵。盡管丹佛斯是一家丹麥企業,但其在中國持續投資近30年,包括數據中心余熱回收利用解決方案在內的相關產品,已實現中國本土團隊創新及生產。“技術難點并非某項技術,而在于如何將其應用在復雜系統中,探索出如何做成一項系統性工程。”徐陽說。

  支持既要可量化也要有標桿性示范

  政策鼓勵是一方面,最終還是要靠市場的力量。2024年7月,《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提出,加強數據中心余熱回收利用,鼓勵企業自建熱量回收系統,用于園區供熱、城市供暖、設施農業等。

  一是形成有效的規劃協同機制,算好能耗的“經濟賬”,既要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也要讓參與者從中獲益。要加大數字化力度,通過可視化手段,讓相關參與者看到可量化的成效,將能源消耗的投資回報賬算得更清楚。以丹佛斯為例,數據中心余熱回收利用的投資回報周期,通常在2至3年左右。這一時間,也因技術、能效、穩定性的不同而異。

  二是進一步細化政策,通過標準帶動產業發展。《上海市數據中心建設導則(2021版)》提出了“綜合PUE”指標。在PUE(該指標是電能利用效率,評價數據中心的核心指標,指數據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與IT負載消耗的能源的比值)基礎上,將余熱利用納入標準體系。“綜合PUE更能綜合客觀評價數據中心的電能利用效率。上海從標準制定角度,推動數據中心余熱回收利用,這一示范效應非常重要,值得推廣應用。只有政企協力,在實踐中不停嘗試、驗證,才能實現數據中心余熱回收利用的產業化。”徐陽說。

  三是鼓勵更多標桿性試點項目,逐漸拉動整個產業鏈。比如,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萬國數據恒長數據中心余熱回收項目,是北京首個成功實現余熱回收對外供熱的項目,年供熱量達4000GJ,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6.6噸。政府通過打造更多標桿性項目,主動牽頭鏈接供需方,可加速數據中心余熱回收利用從萌芽期走向產業化。

  就區域而言,相比北方地區,未來長江流域以南等未提供集中供暖的地區,將更有可能應用數據中心余熱回收利用,尤其是長三角地區。徐陽認為,一方面是因為長三角地區供暖,呈現出典型的市場經濟特征,因此優質、成本低、環保降碳的熱源,具備推廣機會;另一方面,經濟發展較快、數據中心分布較多的長三角地區,存在提升生活舒適度的用戶需求,具備市場空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