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視線之外才是繁茂世界的開始。第一屆供應鏈博覽會上周落下帷幕,這里重新打開了一個經常被深度折疊的世界,會重新刷新人們對企業關系的認知。供應鏈是一種折疊的社會學,企業緊緊抱緊在一起的合力,遠大于那些想輕而易舉地斷鏈脫鉤的嘗試。這是美國試圖對中國制造“去中國化”在過去五年所遭受到的意外挫折之一。
這樣的博覽會聽上去如此生疏和抽象,很多人很難想象它如何展出內容。但它小到民生,大到大國博弈,都是供應鏈的主旋律。
廈門國貿公司ITG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這家產值超過5000億元的貿易公司,對所銷售的每一個產品都有一條完整的鏈條。以普通用紙的貿易為例,它需要在各個環節進行縫合。上游木片廠往往“隨砍隨出”,持續不斷的直運模式會給下游的紙漿廠帶來巨大的不穩定性和成本不可靠性。而上游木片廠,則另有苦衷。這些企業往往都是小規模,甚至個體戶,設備投入也都是作坊式,沒有規模化運營也無法承擔紙漿廠大戶的資金壓賬。至于貨運則更是受到天災人禍意外因素的影響。如果每個環節去看,就會發現每個節點都處于一種高度不穩定的狀態,就像物理學題目經常展現的那樣,一個圓球在坡頂上的駐守狀態,總是非常脆弱的。
廈門國貿的價值,就在于將“林-片-漿-紙”各自分散的資源進行合并求和,將波峰、波谷削平,壓縮在一個可預期的通道中行走。它在新西蘭經營原木出口,然后在各地統一木片渠道,收購這些木片廠家的零碎產能。匯總下來,它的日均運貨可以達到1000噸,積少成多的方式,充分縮減了來自小企業產能的波動。廈門國貿還為木片切片廠提供融資租賃服務,支持其設備采購及產能提升需求,完成分布式的料場。這些料場點位的增加進一步豐富了紙漿廠的采購渠道,降低了國內木片的采購成本。
解決上游后,再解決下游,通過與海外紙漿廠簽訂長協合作,既供木片也收紙張。之后的環節是制造,通過自有紙張分切加工廠,將前面不同來源的紙漿廠再次集中管控,通過最終的貨運渠道與銷售終端,發往全球各地。這種案例可以找到很多,從輪胎,到鋰電池,到鋼材,都有這樣完整的供應鏈通路。有了這樣連接近8萬家的貿易制造一體化的鏈路,占據中國總進口量40%以上的烏茲別克斯坦的棉紗,才能源源不斷流入中國。
如果說紙漿的供應鏈是一顆大樹的旅行,那么咖啡就是一顆豆子的陸地兩萬里。星巴克的展臺,詳細地描述了一顆云南普洱地區的咖啡豆,如何經過萬里之遙,最終沖進寫字樓香氣四溢的咖啡杯。從今年開始,星巴克在昆山正式開啟了一個咖啡創新園CIP,開啟了咖啡豆烘焙廠。以前的烘焙只能在美國,云南咖啡豆經過層層撿豆子質檢之后,送往美國,再運往中國。而昆山烘焙工廠的落地,則意味著中國消費者離新鮮度更近。昆山城市,或許可以浸潤著一股清香的烘焙廠風味。這里一條產線,每分鐘能烘焙100多公斤的咖啡豆,然后源源不斷地流向星巴克在中國的近7000家店。而星巴克在中國的雇傭人員也達到7萬名。真是一個龐大的就業容器。
當顧客享受這些咖啡美味的時候,也不知不覺地在支持云南的扶貧減困戰略。供應鏈一頭是形形色色的消費者,另外一頭是單調的勞動和貧困的山區,中間則是不斷加入的各種形式的就業者。財富沿著這樣一條跨越山河的隱形通道在悄悄地流動、分形、縮張。無形的手,在揮舞著鏈條的節拍,鏈條的每個環節都是受益者。
新創新園區還有更多的禪意。這里90%的廢棄物都是循環的。在這里的體驗園區,墻上的軟木吸音磚是葡萄酒瓶塞制造的,地上的水磨石是玻璃碎片而來,陶瓷紅磚曾經是一個打碎的盤碟,地毯則是來自曾經破舊的漁網。一切廢舊的物品,都在這里重新點燃。供應鏈以一種化廢物為創意的形態而出現。
很多想不到的流轉,在眼皮子底下發生。漢堡王在中國每年采購額20億元,90%來自中國本地。糧食所依賴的供應鏈,也令人稱奇。中信農業就是這樣一個令人意外的傳奇。在中國負責了60%的黃瓜的推廣,還有40%的谷子,18%的雜交水稻和10%的辣椒。這是地地道道的隱形冠軍。這些企業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推動糧食的良種和良技。而且,這些觸角都是全球化伸展。中信農業在巴西負責推廣了20%的玉米,在菲律賓則覆蓋了22%的雜交水稻。在白俄羅斯農工綜合體,中信農業在這里有45萬噸糧食倉儲、10萬噸氨基酸工廠。這是我們不曾想象過的工廠。中國18億耕地并無法完全滿足中國人的口糧,而這些海外耕耘者,以復雜的供應鏈形態,保障著國人每天的糧食安全。
如果沒有中信農業,沒有中糧集團,那么全世界的糧食就幾乎會全部控制在ABCD四大糧商的手里(美國ADM、美國邦吉Bunge、美國嘉吉Cargill、法國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阿根廷的谷物,就被死死地把控在四大糧商手里而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從種子、到化肥、到糧食出口,都是ABCD的天下。整個供應鏈全是陽謀的陷阱。如果不采用四大糧商的種子和化肥,那么這些糧食就可能缺乏良好的認證和運輸保險,根本就賣不出去。這些競爭是暗暗地展開,但都是巨頭之間的過招。中糧集團2022年營收7400億元人民幣,而嘉吉集團則達到了1.2萬億,幾乎是中糧的兩倍。真正在全球打開糧食國際化渠道,任重道遠。
如果策劃得當,供應鏈其實最容易成為生態。這需要鏈主有更大的擔當。在TCL展臺,可以很好地感受上下游的協同。2021年TCL啟動超200億元“旭日計劃”,推動產業生態創新升級。TCL在全球有32個生產基地,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超過3000家。
鏈主的放大效應往往是雙十倍效應。聯想集團在合肥、武漢、深圳等地的自有工廠,雇員人數穩定在4萬人左右。一級供應商達到1940家,包括國產芯片生產、封裝、測試廠商,顯示產品廠商,攝像頭模組廠商等技術密集型供應商,以及塑料五金件生產、模組制造等勞動密集型供應商。這些上游供應商,直接帶動近40萬人的就業崗位。然而供應鏈的漣漪效應是層層傳遞的。如果考慮到聯想集團的供應鏈還有更上游的二級供應商(如半導體生產)、三級供應商(如塑膠等原材料供應商),直接和間接輻射帶動的電子制造及上游產業就業人數可達600萬人口。制造業在就業的蹺蹺板效應非常明顯,然而它們都以非常隱蔽的關系,消失在人的視野之外。
外企的功課做的很好,他們很好對“供應鏈博覽會”進行了破題。在這樣一個“供應鏈”展會上,如何體現那些折疊隱藏的關系?天津諾和諾德制藥廠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那就是“雙7標桿”,它在全球有700多家供應商,而70%都落在京津冀。這真的是一個特別令人心安的數字,它意味著京津冀有許多許多的中小企業圍繞這樣一個藥廠,在有條不紊地展開自己的工作。那些上班族,不需要太費周折,就能發現與我們的聯系:他們可能就是你我的親朋好友。” 六度分離理論”說的是任何兩個人之間最多通過6個人,就能建立聯系。供應鏈上連接的民生角色,遠遠比這個要短。“雙七標桿”就是民生,就是老百姓的日子。而諾和諾德2023年投資了近12億元,擴建注射筆生產線,真是難得的大手筆。綠色也首當其沖,諾和諾德還將看板引入了供應商的碳管理,實現全供應鏈的碳排量管理。一家安康,大家日子都好過。供應鏈,連接了這一切。
如果說供應鏈博覽會是一個命題作文,那么最好的答卷我要送給GE醫療。這里展臺充分地將供應鏈進行了展開,讓人們了解到一個國際巨頭扎根中國一個城市,意味著什么。
GE醫療在無錫,是全球最大的超聲生產基地,占全球供貨的40%,而探頭銷量則占據全球的70%。這里生產了超聲、麻醉、呼吸機等臨床護理設備,同時哺育了近500家供應商。在上海的造影劑生產基地,則達到了全球產量的60%。而北京則是GE醫療全球最大的CT工廠,占比全球產量的2/3。零部件的含金量也是杠杠的,天津生產基地是美國以外唯一能生產核磁共振的超導磁體和影像產品的基地,它產量占比全球產量的一半。而這樣一個天津基地,供應商超過200家。
這些穩穩當當的產量和周邊綿延展開的供應商,正是當地民生的福祉所在。GE醫療每年采購額超過90億人民幣,供應商伙伴超過千家。這其中,也包含扶持了150家專精特新企業。GE醫療給這些伙伴提出了嚴苛的要求,這正是中國制造能力勃勃成長的關鍵動力。
展臺上擺出了研華的電腦板卡、北京卓越的精密組件、杭州凱龍的球管管芯等。這些企業的成長,離不開GE醫療的精心培養。中國醫療器械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如邁瑞、如聯贏都成為耀眼的明星。但他們使用的供應鏈,他們的管理人才,其實都離不開GE醫療這樣跨國公司的栽培。這樣的供應鏈哺育往事,不能忘記。未來,還會繼續。GE醫療的中國總裁在前些日子《對話》欄目提到,GE醫療設備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了78%。而且還會繼續。這意味著更多的專精特新的企業,會涌向這里。這是令人激賞的供應鏈力量。浩浩蕩蕩,大洪流與小支流的裹挾前行。
鏈博會落下帷幕,它開啟的打開隱蔽社會學關系的價值,卻剛剛展開。在當前供應鏈大分流之際,供應鏈的強大連接力,為中國繼續全方位融入全球化的新秩序,提供寶貴的緩沖期。那些急于脫離中國供應鏈的政治家,會發現很難快速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中國的保鏈護土,也越發顯得迫切。這是一個拆與合的長期較量。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