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工業機器人被寄予厚望,海爾、美的、格力等紛紛布局為哪般?

時間:2022-06-29

來源:賢集網

導語:雖說智能制造并不是簡單的“機器換人”,但不可否認的是,“機器換人”是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是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在“機器”的隊伍中,工業機器人作為一種專門的自動化設備勢必將在這場智能化浪潮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021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等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強調要堅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作為中國制造的優秀代表,眼下的家電制造業正在轟轟烈烈地推動一場覆蓋全產業鏈制造體系的轉型升級,實現智能制造正是核心要義。

  雖說智能制造并不是簡單的“機器換人”,但不可否認的是,“機器換人”是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是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在“機器”的隊伍中,工業機器人作為一種專門的自動化設備勢必將在這場智能化浪潮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工業機器人制造領域自身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的提升也將直接關系到智能制造的成熟落地、穩健發展。如今,家電企業的生產車間里,越來越多的工業機器人在各自的工作單元辛勤忙碌,“舉手投足”間盡顯可靠、精準、高效的技術特長。

  事實上,工業機器人的應用被中國家電制造業寄予厚望。在智能制造的課題下,工業機器人拓展家電制造應用領域業務,機會在哪里?問題是什么?哪些家電巨頭已經布局工業機器人,為何?

  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巨大

  工業機器人是一支龐大的隊伍,包括焊接機器人、噴涂機器人、碼垛機器人、搬運機器人、裝配機器人、直角坐標機器人、多自由度機器人、并聯機器人、桁架機械手、助力機械手等眾多成員,在工業制造領域應用十分廣泛。

  2021年是業內公認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力增長的一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1~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工業機器人產量累計達366044套,同比增長44.9%。MIR睿工業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出貨量達256360套,同比增長49.5%,創歷史新高。從融資情況來看,2021全年,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融資數量超過90起,融資金額超過200億元。

  進入2022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反復襲擾,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全國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還是達到了102496套,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782套,產量累計同比增長10.2%。有分析機構預測,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將超過40萬套,市場銷量有望達到30.1萬臺。2022年,國內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有望接近500億元。《“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力爭到2025年使中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實現翻番。

  格力早已布局

  如果說產品力是格力安身立命的“鋼鐵壁壘”,那么數字化與智能化就是格力轉型升級的“百尺之桿”。格力致力于以自主創新的核心科技推動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沿著“體系建設、技術創新、場景應用”三大方向,打通全流程全要素業務。

  如今,格力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智能制造生產流程。走進格力電器生產車間,就可以看到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5G、AI等先進科技充分融入生產的場景:集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全產線虛擬仿真實現了從產品設計、生產計劃到制造執行的全流程數字化;產線上,烙刻著格力品牌標志的工業機器人替代傳統人工高質量完成各項質檢工序,產線工人加工動作規范比對高效提升工藝優化;車間通道上,AGV導航車與智能電子倉實現智能調度、精準配送……高度自動化已成為格力工廠的常態。

  目前,格力電器珠海基地已被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認定為廣東省第一批 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園區。

  格力電器董明珠曾表示:“人們討論‘黑燈工廠’是現代化的表現,而我認為這是一種現象,真正支撐‘黑燈工廠’的是要擁有創造這些設備的能力。”

  憑借在工業生產技術、產品工藝及應用實踐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格力智能裝備不僅服務內部,也積極將自動化的改造經驗向外部市場輸出,期望借力智能制造助推中國工業整體升級。

  2013年,格力正式進軍智能裝備領域,如今業務范圍已涵蓋六大產業基地、十二大技術服務中心。目前格力智能裝備已擁有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倉儲設備、智能環保設備、工業自動化等五大產品領域,攻破了機器人、數控機床等領域的三大關鍵核心技術,大幅提升了同行業產品的競爭力,確立了行業領跑者的優勢地位。客戶覆蓋汽車、家電、新能源、機械加工等行業。

  不僅僅是格力,短短幾年,海爾、美的、長虹、TCL等家電巨頭,通過自身的直接投資手段,進入機器人產業。要么是直接制造、銷售機器人,要么是布局以智能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制造產業,從而拉開一場轟轟烈烈的對智能制造深度跨界、布局和轉型。

  家電制造業為何扎堆布局工業機器人?

  有分析認為,家電歷來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人力成本大幅增加、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精密制造提升等客觀因素推動下,工業機器人在家電領域的應用必然會越來越廣泛。

  事實上,工業機器人的發展與全球制造業轉移密切相關,工業4.0時代,家電生產的高度智能化、柔性化成為共識。尤其是中國龐大的制造業需要向自動化轉型,機器人替代人工將是許多企業的選擇。

  工業機器人具有更高生產效率,重復性動作的高精確度、高可靠性,并具備光學和觸覺性能,幾乎可以應用于家用電器生產工藝流程的所有步驟。家電業“智造”升級,由大向強,需要提升加工手段、提高產品質量、增加企業競爭力,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將與日俱增。美的工業技術事業群總裁伏擁軍曾公開評價,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尤其是一線工人的缺口越來越大,“招工難”“用工荒”已成家電制造企業集體面臨的困擾。不僅企業招工、用工成為問題,人力成本大幅度提升也給家電制造業帶來巨大壓力,只有通過生產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才能化解。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日臻完善,工業機器人必將對家電制造領域的發展發揮更大促進作用。

  中國輕工業長沙工程有限公司智能工業設計院副院長周超以國內一線家電品牌生產體系為例,介紹工業機器人在家電制造領域的發展空間時說:“目前,家電制造領域,一線品牌年產每百萬臺家電產品所使用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大約是20套。另一個計算方法是工業機器人密度,也就是每萬名工人中工業機器人所占的比例,一線家電品牌會按照每萬名工人400~500套工業機器人規劃產線。從這些家電企業的規模來看,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而這還只是一線品牌,實際情況是,隨著智能制造、精益生產、生產線自動化等理念在家電制造業不斷深入,二三線家電品牌也在加速推動工業機器人布局,釋放出的市場需求更為可觀。”

  當家電企業意識到,機器人是推動他們自身轉型的關鍵,那么他們進軍這一行業就不難理解了。

  此前,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增長主要依賴于汽車行業。但如今,電子、物流等行業的機器人安裝數量增長很快,這也意味著工業機器人正不斷向一般制造業延伸。

  有業內人士指出,相比其他消費電子行業,家電行業規模大,標準化程度高,最有可能繼汽車工業之后,成為下一個廣泛應用機器人的行業。

  據測算,未來中國工業機器人領域總需求將達126-339萬臺,市場容量達數千億元規模。

  此外,目前家電業進入低迷期,在業務多元化需求背景下,企業在追趕產業升級的風口。

  有分析指出,中國家電巨頭今后的發展,面向智能制造的布局和自主話語權體系打造,至關重要。而擁有機器人的研發、制造和協同能力無疑是“重中之重”。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