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中資零部件企業有“邊緣化”的危險

時間:2006-08-18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中資零部件企業有“邊緣化”的危險

“現在外資零部件企業太多了,我們在技術上并不占優勢,市場競爭的壓力的確非常大。”日前,一家中資零部件企業總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外資企業把中國本土零部件企業擠到了’懸崖’邊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沈寧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隨著外資的逐步進入與投資力度的加大,中資零部件企業的生存發展環境越來越惡劣。” 中資零部件企業有 “邊緣化”傾向   近些年來,外商在汽車零部件行業獨資、控股的企業逐年增多。相關數據顯示,2003年新成立的外資零部件企業為30家;2004年新成立的外資零部件企業為28家;2005年新成立的外資零部件企業為90余家,是2004年的3.2倍,協議投資額達近40億美元。   外資企業進入中國,迅速占領了關鍵零部件領域的市場份額,成為直接為主機廠配套的一級供應商。據不完全統計,外資在中國零部件市場已經占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關鍵零部件領域,外資甚至占了90%以上。“從缺乏高科技技術含量的產品和較強管理能力的一級供應商來看,中資零部件企業’邊緣化’的傾向的確存在。”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陳文凱先生對記者說,“如果中資零部件企業不能在OEM市場上占有一定份額,則不能進入主流市場。” “邊緣化”傾向從何而來   除了對發動機行業的合資有一定限制外,中國現有的汽車產業政策對外商投資零部件產業幾乎沒有限制。中國廉價的勞動力以及廣闊的產業發展空間吸引了眾多外來投資者。   有統計數據顯示,當前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零部件供應商中至少有70%以上都在中國開展業務。德爾福、博世、偉世通、伊頓等國外零部件廠商均在中國建立了合資企業或獨資企業。外資已經在中國零部件市場尤其是轎車零部件市場上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關鍵零部件領域,外資企業擔當了不折不扣的市場主角。   另一方面,歐美、日韓的零部件公司隨整車企業相繼進入中國,極力維持原配套體系,使中資零部件生產企業難以進入整車配套市場。外方嚴格控制技術外溢,使中資零部件企業在技術、投資、市場上的競爭趨于被動。某中資零部件企業總經理說:“不是我們不想打入OEM市場,而是整車廠根本不理我們,我們連競爭的機會都很難得到。”   “中國零部件企業自身的一些弊病也不能小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汽車專家陳炳炎說,“中國零部件企業生產的產品多為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一些產品的質量也不過硬。為了在有限的市場空間爭得一小塊市場,壓低價格也就成為中國一些零部件企業爭奪市場的主要手段之一。”隨之而來的危害   有關專家指出,隨著資源過度消耗、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以及人工成本的增長,支撐中國制造業高速發展的資源優勢正在喪失,高消耗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制造業將從過去對資源的依賴轉變為對技術的依賴,推進產業升級乃是大勢所趨。   陳炳炎說,如果關鍵零部件的技術牢牢掌握在外資企業手中,中資企業“邊緣化”,那么,自主品牌的汽車就是一個“空架子”。中資企業不掌握核心技術,就沒法占有市場份額,投資回報率也就很低。   陳文凱說,汽車零部件采購鏈上的關聯交易很多,必須要有一個“鏈主”來管理。如果中資零部件企業不能成為一級供應商,純粹靠低價競爭,在與外資零部件企業的競爭中,就很容易失敗,因為其在勞動力、產品價格等方面同樣占有一定優勢。 無需過分擔憂而要積極應對   談到中資零部件企業“邊緣化”的傾向,沈寧吾表示,沒有必要對此過分擔憂;全面提升競爭力,是中資零部件企業的根本出路。   中資零部件企業是開拓國際市場,還是開拓國內市場?是要成為一級供應商,還是成為二級、三級、四級供應商?是進入OEM市場,還是進入售后服務市場?是實行獨立自主經營,還是和大集團進行資產重組? 沈寧吾指出,中資零部件企業首先要做的,就是找準定位。   專家告訴記者,如今政府在戰略上鼓勵自主創新,已經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國家有關部門要在政策上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在不違背WTO貿易規則的前提下給予企業一定優惠政策,也是中資零部件企業的呼聲。   陳文凱補充道,在技術含量較低、勞動密集型、規模效益型產品上,中資零部件企業還是占有相當規模的,從分工上說,售后市場的潛力還很大。因此,中資零部件企業要想爭得市場份額,必須要提高產品質量,依靠自身優勢繼續做大做強。 [FONT=華文行楷]源自:中國汽車報 [/FONT]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