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北斗+互聯網+其他行業"構建新興產業鏈

時間:2017-06-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第八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5月下旬在上海舉行,會上公布了"北斗導航系統全球布網"的計劃與時間表--從今年到2020年,中國將把多種類型的近30顆北斗衛星送入軌道,這意味著中國北斗衛星將正式開始全球組網。

第八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5月下旬在上海舉行,會上公布了"北斗導航系統全球布網"的計劃與時間表--從今年到2020年,中國將把多種類型的近30顆北斗衛星送入軌道,這意味著中國北斗衛星將正式開始全球組網。今年下半年,我國計劃發射6至8顆全球組網衛星,2018年前后完成18顆衛星的發射,率先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將建成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形成全球服務能力。

北斗的產業化應用之路也正全面提速。2016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2118億元,北斗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已達70%。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認為,通過積極推動北斗與大數據、云計算與互聯網、移動通信的融合發展,圍繞"北斗+"與"互聯網+"形成的新業態增長迅猛,經濟和社會效益開始逐漸顯現。

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下半年發射

目前,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從今年下半年至2020年發射的近30顆北斗衛星屬于北斗衛星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三步建設,即北斗三號系統。而前兩步,包括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面向中國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都已經實現。目前15顆衛星在軌穩定運行,5顆新一代北斗衛星也已完成在軌調試,即將入網工作。第三步就是在2020年前后,完成35顆衛星發射組網,面向全球服務。

"北斗三號系統建設正穩步推進,已完成5顆北斗三號衛星試驗驗證,全面突破了系統核心關鍵技術。"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北斗系統將確保運行連續穩定,服務性能滿足承諾指標要求并穩步提升,逐步具備全球服務能力。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北斗三號在北斗二號的基礎上增加了性能更優、與其他系統信號兼容互操作程度更高、用戶體驗更好的服務信號。"衛星設計壽命由8年提升至10年以上,空間信號精度優于0.5米,增加性能更優的互操作信號B1C,配置了星間鏈路,設計了全新的網絡協議和管理策略,還采用了更高性能的銣原子鐘和氫原子鐘。"

民用融合新模式:北斗+互聯網+其他行業

目前,以融合為特征的"北斗+互聯網+其他行業"新模式,正在構建以北斗時空信息為主要內容的新興產業生態鏈,并正在成為北斗產業快速發展的新引擎和助推器,推動著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位置信息有兩類,一類是事后通過軟件解算來獲得的位置信息;一種是實時地通過移動網絡或無線數傳電臺把數據傳到服務器或后臺。"量產后的安裝有北斗系統的便攜式手持終端,通過北斗短報文和定位功能,可以讓'驢友'們在沙漠里也不會迷路,而且價格也不貴。"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軍品事業部副總監謝華忠告訴記者。

據了解,目前上海華測導航的產品在新疆、黑龍江等地農機上已經普遍使用。例如,通過北斗定位,農機可以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將設計規劃路線與實際誤差控制在2.5厘米以內。無人駕駛的農機可以24小時工作,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并降低了人工成本。

截至目前,中國境內已經建立了近1500個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用于提供區域服務。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陳金培認為,地基增強系統可以通過拓展公共服務吸引用戶,"單個的地基增強站,用來提供區域的服務,是以前很多人做的,也是很多專家在研究的。我始終認為如果要把這樣一個地基增強能力讓更多的人來使用,它必須變成一個公共服務。跟電和互聯網一樣,可以很方便地獲得或使用門檻很低。"

北斗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基礎服務能力后,可以賦能諸多應用場景,如智能網聯汽車、無人機、自動駕駛等。以小藍單車為例,接入北斗系統后,在不更改已有硬件的情況下,通過軟件在線升級,單車的定位精度達到米級,而且沒有增加功耗。

北斗系統還可以與GPS、格洛納斯等定位數據結合后解算,定位精度與初始定位時間均可大幅提高。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打造的全球首個支持網絡輔助北斗(A-北斗)加速輔助定位系統,就是通過結合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在顯著提升定位精度的同時,將初始定位時間縮短至3秒。目前,該加速定位服務已有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3000多萬用戶使用,每天調用次數達1億次。

上海西虹橋基地欲打通北斗全產業鏈

為加快北斗產業化進程,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除了原有衛星產業園之外,北斗產業園在環渤海、珠三角、長三角、華中、西部川陜渝等五大衛星導航產業聚集區涌現。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從事北斗的企業達到上千家,涵蓋芯片、系統、測試、終端、應用服務等上下游全產業鏈。

我國第一個正式投入運營的北斗產業基地--位于上海青浦區的中國北斗產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下稱"西虹橋基地"),到目前為止共注冊124家企業和研發機構,已打造出比較完整的產業鏈。2016年,園區產值8.7億元,今年一季度產能超過3個億,同比增長128%。

在園區內企業的"產業鏈"中,有海積、北伽這類上游企業,致力于研發各類導航芯片等前端技術領域;也有華測、聯適這類主攻導航產品的中游企業;更多的是將這些核心技術應用于更加細分實際應用場景的下游企業,如公共交通、精準農業、健康監測等。

據了解,上海北斗導航創業研究院正在西虹橋基地中建設無人機綜合試驗區,希望以此吸引優秀企業聚集,發展我國較為欠缺的智能導航飛控和智能感知等無人機核心技術。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郁文賢院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現在的無人機運用比較低端,大部分用于航拍,真正的智能技術需要通過對無人系統的定位感知能力進行精準的全維度測量,甚至知曉產品能力的差異。我們想在青浦選試驗點,打造一個無人機的智能感知導航試驗區,推動智能導航技術的發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以太網頻道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