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一帶一路”背景下,云計算發展進入最佳時期

時間:2017-05-17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國云計算已經鋪就覆蓋全球主要互聯網市場的“普惠道路”,通過技術輸出的方式,為中國企業出海鋪路搭橋,也成為當地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目前,中國云計算市場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今年4月首個針對云計算的三年行動計劃發布,也預示著國內云計算發展將進入最佳時期,行業優質標的或將迎來提前布局良機。

5月14日,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主題演講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創新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國云計算已經鋪就覆蓋全球主要互聯網市場的“普惠道路”,通過技術輸出的方式,為中國企業出海鋪路搭橋,也成為當地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云計算

“數字絲綢之路”的構想意味著一帶一路”國家在數據信息服務、互聯網業務和國際通信業務領域的互聯互通,也給中國通信設施建設企業將迎來巨大的出口空間,中國的云計算巨頭們也迎來一展身手的機會。

我國產業規模將達4300億

事實上,中國云計算市場被認為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根據IDC預測,到2020年,企業云端支出將占全球總體IT基礎框架支出近50%;其中,中國企業用戶對云計算數據中心的投資將超過傳統數據中心的規模。自2015年起,中國密集發布多項政策推動云計算發展。今年4月,工信部印發了《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提出到2019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意味著2015年至2019年間云計算產業平均復合年增長率約30.1%,云計算產業被認為已經由概念階段進入到落地實施、廣泛普及及應用繁榮的發展階段。

此外,《行動計劃》還提出將健全云計算產業相關標準體系,支持軟件企業向云計算轉型、加快培育骨干龍頭企業、推動產業生態體系建設及促進云計算的應用,涌現出2-3家在全球云計算市場中具有較大份額的領軍企業。

國元證券分析師李芬認為,國家將積極支持骨干龍頭企業豐富服務種類,提高服務能力,創新商業模式,打造生態體系,推動形成云計算領域的產業梯隊,增強龍頭企業對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的帶動效應。云計算成為信息化建設主要形態和建設網絡強國、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

平安證券則認為,工信部近期發布的《行動計劃》首次量化了云計算產業發展的現狀及發展目標,對云計算的推廣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或預示著未來三年內將有眾多政策公布以加速云計算推廣,將為云計算相關企業的重要發展時期。

中國云計算機會來了

過去一年,中國規模最大的云計算服務商阿里云在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為核心的海外市場,帶動超過10萬家中國企業規模化出海,未來三年內生態規模有望達上萬億元。

資料顯示,阿里云最早于2014年在香港設立首個海外數據中心。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阿里云的數據中心已經覆蓋香港、新加坡、迪拜、歐洲、澳洲、美國西部、美國東部、澳洲等地,在全球設立了14個地域節點數十個飛天數據中心,基本實現了全球主要互聯網市場的覆蓋。類似的企業并不是只有阿里,浪潮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進行合作,推動泰國教育云建設,解決當前泰國中小學、大學教育資源分散獨立,教育檔案不統一的問題,將讓2500-3000萬泰國人從中獲益。

在“一帶一路”項目中,浪潮并非把一套“中國方案”機械地照搬到“一帶一路”沿線國,而是將成熟的技術與理念輸出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融入當地社會發展,并結合當地特點和需求,針對每個國家、每個客戶訂制專門的解決辦法,同時,浪潮也根據全球各地的實踐不斷完善,讓“中國方案”變成“世界方案”。

國內云計算另一企業騰訊,也正在擴建海外數據中心,以滿足客戶云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全球化布局進一步深化。

中國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走向國際,讓海外市場對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主導經濟的印象得到改變。有研究機構表示,在民用高科技領域,阿里云已經進入全球前三行列,業內將阿里云AlibabaCloud、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合稱為”3A”。

總結

雖然云計算高速發展,但市場仍存有許多不確定性,和傳統互聯網業務不同,云計算作為基礎設施,注定不是各自為戰然后列土封侯,而是一個人人都想瓜分的市場,傳統IT企業、創業者、運營商等紛紛卷入到巨頭的生態圈競爭中。

在各方因素影響下,有專家預測云計算+AI或成未來發展趨勢,作為提升數據處理效率的有利武器,AI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落腳點,而云端的海量數據,給人工智能提供了寶貴的訓練數據。這無疑成為云服務巨頭們極為看重的市場,也是云計算競爭進一步升級的領域。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以太網頻道

以上內容由傳動網整理,部分資料來自中國工業電器網、智能制造網、圖片來自網絡。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