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德前副總理兼外長約施卡·菲舍爾談德國品質

時間:2016-04-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4月13日,德國前副總理兼外長約施卡·菲舍爾出席“創新德陽”——中國制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大會,該活動是2016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的一部分。

4月13日,德國前副總理兼外長約施卡·菲舍爾出席“創新德陽”——中國制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大會,該活動是2016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的一部分。近年來,菲舍爾活躍在中德兩國,頻繁出席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相關活動。13日,菲舍爾就當下正在進行的轉型升級接受了記者專訪。

從劣質品到德國品質只能靠不斷轉型升級

記者: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以及美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等,各主要制造業國家都在各自進行工業革新。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卻非強國,機會在哪里?

菲舍爾:第一次工業革命早已過去,第二次工業革命已將結束。在前兩次工業革命中,中國錯失了很多紅利。而這一撥數字化革新,各國是同時意識到的,也是同時采取行動的,中國正是趕上了好時機。

記者:德國也是后來居上的例子。

菲舍爾:沒錯。德國制造的品質并非一直像現在這樣享有世界聲譽。不到100年前,德國制造的名聲很差,充斥大量劣質品。但就是經過一次次由內而外地轉型升級,才造就了現在的成績。德國不想失去這一優勢,所以提出工業4.0,繼續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上提升,以維持現在的優勢。

記者:德國的秘訣是什么?

菲舍爾:毫無疑問是職業教育。大約100年前,德國企業認識到,德國不同于美國,優勢不在于大規模、低成本地生產,而在于利用高水平技術工人的優勢來滿足市場的精細化需求。不同于其他歐洲國家,德國的教育不僅發生在學校,還發生在工廠。德國建立了覆蓋各個行業的職業培養體系和學徒制度。長期以來,德國形成了獨特的工匠文化,一名合格的工人,在德國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這很難得。

我相信這些也正在中國發生。因為中國人將會不顧一切趕上這波革新。

轉型升級有困難,但必須要做

記者:這一過程并不容易,我們將遇到很多困難。

菲舍爾:確實,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將有很多我們未曾遇到的問題。

當我年輕時,上世紀70年代,我在汽車工廠工作,而現在我那時的崗位已經沒有了。今天在大會現場,我們看到了關于庫卡機器人的演講,這些機器人已經開始應用于工業生產。當工業4.0來臨,這些被機器替代的工人如何安置?這是個非常敏感的問題。一方面為了提高生產力,必須要使用機器人;另一方面,如何為釋放出的勞動力找到更好的歸宿?這些問題考驗著我們。

雖然有困難,但必須要做。中國的增長模式必須要改變,因為環境的代價太大。各方面也會推動工業向低碳、環境友好的方向發展,這個方向就是數字化,就是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

我們不能只看到困難,還要看到動力。魯爾區是德國傳統的工業聚集區,但一度污染嚴重。改善環境成為魯爾區放棄傳統增長模式、重構工業體系的重要動力。花了幾十年時間轉型,現在魯爾工業區不僅環境大幅改善,而且經濟增長也高于全德國平均水平。

記者:整個中國都在經歷這種轉型,據您觀察,四川有哪些獨特之處?

菲舍爾:這是我第一次來四川,感覺很不一樣。四川擁有的太多了,比如我此行看到很強的工業基礎,還有企業、政府在工廠智能化改造方面的熱情。希望四川上上下下能夠建立一種氛圍,就是允許犧牲一定短期利益,以換取由內而外的徹底轉型。

更多資訊請關注運動控制頻道。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