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煤化工會議頻繁,煤化工各界企業、專家關于煤化工發展、環保、“十三五”規劃等多方面展開研討。對煤化工的未來發展,各界似乎達成共識:煤化工依舊是朝陽產業,但目前發展需放慢腳步,謹慎前行。重中之重是,煤化工尋求新突破。
在6月5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煤化工專業委員會主辦的新型煤氣化技術及煤制天然氣發展研討會上,現任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坦率發言,直言目前煤化工發展面臨困難不小。目前煤化工現狀過熱,盲目投資、跟風上新,實則一些經過國家審批的項目也出現了叫停、暫停的現象。原因有三,第一,煤化工能源效率太低,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在內,整個反應路徑實現能效轉化只能達到40%左右。僅煤制天然氣轉化率相對高一些,可以達到50%的能效轉化。但這樣的轉化程度依然跟石油化工和天然氣化工高達70%-80%的轉化率無可比擬。
第二,國家層面開始對煤化工環保工程狠抓嚴打,目前環保部對煤化工項目提出很多問題,對行業內外影響很大?,F在的三廢處理已經不容敷衍,企業需要對每個排污方案、甚至每個排放點都要負起責任。特別是在5月27日后,環保部發布了《關于加強工業園區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進一步明確對蒸發塘的管理,過去對于排放廢水敷衍、粗放處理的路子已經行不通。不但針對廢水,廢氣、噪音、甚至排污口的布點也將納入考核,整個行業氣氛緊張。比如北控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幾經輾轉,從2010年開始立項一直到今年5月末才提交了環評申請。煤化工被質疑污染的根本原因是,沒有示范項目的三廢處理裝置起到良好的帶頭效果,環保部質疑煤化工三廢處理能力。大唐、清華的項目接連被叫停,示范項目并沒有達到預期生產能力,三廢治理效果不好。特別是水處理,沒有示范裝置的項目不予批準。國家開始對三廢處理抓緊是正確的方向,同時也傳遞出信號,打擊企業排污僥幸的心理,解決公眾對煤化工污染環境的固有印象。
第三,煤化工面臨最大的質疑除了環保問題以外,還有效益問題。從根源來說,新型煤化工是為了替代石油化工而生,如今的狀況依舊是石油化工比率占一半以上,僅煤制乙二醇競爭力稍微大些。煤化工總體成本高,設備投入占工程成本近六成。建造時間長,高昂的工程、時間成本影響產業整體效益。而2014年中國對外進口石油3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增加至59.6%,不論是國家戰略層面、還是化工產業結構層面都迫使煤化工行業考慮效益問題。
顧院長的發言提到了煤化工未來兩項新思路,一是走冶金爐改煤化工爐的工藝,二是煤直接催化技術。此次新奧集團推出了該公司煤催化氣化制合成天然氣技術吸引了眾多專業人士的注意力。該催化氣化技術擁有幾項引人注目的優勢,即煤炭分級轉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統產能;實現甲烷、焦油聯產,過程經濟型較高;焦油和煤氣分離采用間接冷凝,無洗焦廢水產生。新奧稱該技術高效、低成本、可產業化。然而這一切還有待工業化驗證。顧院長語重心長道,實驗數據不能說明一切,工業化才是檢驗技術的出路。
《能源》記者向新奧能源研究院煤氣化技術中心畢繼誠求證相關問題。畢院長稱,該煤氣化技術將提高煤直接合成甲烷的效率,縮短煤氣化反應路徑,對煤種要求更寬泛,目前已經先后完成對無煙煤、次煙煤、褐煤和煙煤等多個煤種測試。能源轉化率高,該技術采用煤熱解、催化氣化、燃燒相結合的分級轉化技術,過程熱效率高達72%。在提高甲烷產率的同時,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針對煤催化氣化技術的另一個難點,即催化劑的不可回收性,新奧稱該氣化技術煤氣降溫采用間接冷凝技術,不產生洗焦廢水,爐內未分解水用于催化劑回收,催化劑回收率可高達97%。但也有業界人士稱若催化劑成本較高,也會對工業化規模化帶來壓力,如能開發出低成本催化劑,那催化氣化技術將會開創煤氣化領域新的里程碑。
畢繼誠老師也指明了目前該項技術面臨兩大難點,第一,催化劑與煤灰作用降低了灰熔點,可能造成失流化。第二,高壓流化床氣化爐操作與反應的匹配。
有業內人士表示,一旦這種技術能示范成功并且投產,將會“很有看頭”,一旦這種技術成熟,有可能將會是煤氣化的發展新方向。目前新奧已經完成了總投資15.6億元新奧烏蘭察布煤加壓催化氣化年產2億標立方天然氣示范項目的可研報告編制,并與賽鼎工程有限公司、中海油、中科合成油和中石化等多家大型化工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當前該技術正在進行千噸級示范工程的初步設計,預計在2-3年內完成示范裝置建設和調試,實現工業化運行和推廣。
更多資訊請關注礦業頻道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