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深圳市發改委正式啟動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2015年第二批扶持計劃的申報工作。此次扶持重點包括: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智能檢測儀器等4大領域相關企業,投資金額最高達1500萬元。
“就差一個引爆點,我就可以連接一切。”年前在廣東深圳舉行的一次茶話會上,博通公司大中國區總裁李廷偉稱,將加快推出各種領先的連接技術,擴展以太網技術,加強數據中心的數據處理能力,與深圳創新企業分享“智能社會”的商機。
李廷偉的這番發言十分應景,本次茶話會的地點南山區就是深圳智能可穿戴產業的重鎮。而更火爆的市場背景是包括可穿戴設備在內的深圳新興產業正迎來一次政策引爆紅利。
四大新興領域有望“解渴”
3月3日,深圳市發改委正式啟動了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2015年第二批扶持計劃的申報工作,與首批偏重貸款貼息的扶持方式相比,此次主要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進行。
這也是繼去年底《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及《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政策》發布以來,深圳相關產業迎來的又一政策利好。
據介紹,此次扶持計劃重點支持的對象包括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智能檢測儀器等4大領域的相關企業。具體而言,工業機器人領域重點支持工業機器人和相關輔助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支持高精密減速機、新型傳感器、伺服控制、精密制造核心部件等關鍵基礎部件及系統的研發及產業化;支持智能電子制造、自動化物流、新能源汽車制造成套設備及智能化成型和3D打印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
服務機器人領域則圍繞家政服務、外科手術、健康照護、特種檢測等應用領域,重點支持家庭服務機器人、醫療健康機器人以及針對危險場合和特殊行業應用需求的特種服務機器人的研發及產業化。
可穿戴設備領域圍繞信息娛樂與社交分享、醫療與健康監測、運動健身、軍用與特種用途等應用領域,重點支持新型可穿戴設備產品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及產業化。
智能檢測儀器領域則圍繞生命健康、環保、海洋、航空航天等領域,重點支持智能生命信息檢測、生態環境檢測儀器儀表和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支持用于研制專業領域特種材料的高端物理測試儀器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
據深圳市發改委高技術產業處一位工作人員透露,凡是在深圳市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愿意接受股權投資的未上市的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企業均可報名參與。
資助方式偏重股權投資
根據規定,此次扶持計劃采取股權投資的方式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資助。政府主管部門將引入社會專業股權投資機構作為合作單位,對擬投資企業開展股權估值、入股談判、確定入股價格等工作。財政資金按照“同股同價、共同進退”的方式與合作股權投資機構共同對擬投資企業進行投資。項目退出時機由合作股權投資機構進行判斷。退出時機成熟后,合作股權投資機構與項目單位協商,提出退出方案,財政資金與合作股權投資機構投資資金同時退出。
財政資金原則上按照與合作股權投資機構投資金額1:1的比例對項目申報單位進行資助。單個項目財政資助資金的50%作為股權投資,50%作為直接補貼。其中,財政資金股權投資金額不高于項目總投資的20%,投資金額最高為1500萬元;財政直接補貼資金依據現行未來產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進行管理,直接補貼資金只可用于所申報項目固定資產投資。
政企合力搶占藍海有利位置
事實上,為搶占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新興產業藍海有利位置,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在市場規劃、政策指引等方面,提前備足了糧草。
“深圳智能可穿戴設備產業走在全國前列,里面蘊藏著巨大商機,我們打算加快相關無線連接產品的研發進度,爭取對接此輪智能產業的浪潮。”李廷偉所供職的博通公司是物聯網、可穿戴設備應用中無線連接技術領域的佼佼者。今年以來,該公司推出移動互聯新產品的腳步明顯提速。
去年12月3日,《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及《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政策》正式發布,深圳計劃在未來7年每年將投5億元專項資金扶持相關產業發展,將深圳打造成為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制造基地、創新基地、服務基地和國際合作基地。
輕資產者建議微調申請門檻
“希望政府在制定產業扶持政策時,能夠針對不同企業類型出臺更為靈活的申請條件。”
位于深圳松崗的遠榮機器人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黃總建議,目前政府相關產業扶持計劃對于申請企業在機器設備等重資產方面的要求較嚴格,而當前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中打拼的民營企業約七成集中在系統集成領域,他們絕大多數屬于輕資產企業。而政府出于財政資金的安全,也會看中企業的重資產比例。這種“輕重矛盾”導致了很多處于快速發展期的中小企業被擋在了政府紅利的門檻外。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