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遼寧法庫,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迎來了一批來自山西、河南、山東、貴州等多個省份的客人,他們的共同目標是考察這里的一家企業。
企業的名字叫做沈陽科達潔能燃氣有限公司,由廣東科達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達機電”)和沈陽燃氣公司共同出資建立。當天,該公司建設的國內最大的商用清潔煤氣項目剛剛投入運營,上述客人到此,就是為了看看這個新鮮事物是如何運行的,到底像不像傳說中的那樣環保。
這些客人,大多是氧化鋁、陶瓷行業的從業者。過去,他們普遍使用傳統的兩段式煤氣發生爐(業內俗稱“兩段爐”),污染較大。如今,很多地方政府都禁止繼續使用兩段爐,提倡采用天然氣。但天然氣成本過高,企業還是希望尋找更加經濟的解決方案。
而科達機電董事長邊程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相比天然氣4元/立方米左右的價格,清潔煤氣的造價只有約2元/立方米。僅2013年,公司訂單總額就累計接近10億元。未來,中國清潔煤氣設備市場將達到四五千億元的規模。
150元的吸引力
4月22日,沈陽法庫陶瓷工業園內,科達機電副總裁江宏正在向眾人介紹科達機電是如何把煤變成清潔煤氣的。
據江宏介紹,科達清潔燃煤氣化系統的一大優點就是煤種適應范圍廣,可以使用各種劣質煤作為原料。傳統的單段式、兩段式煤氣爐必須采用6200大卡以上優質塊煤燃料,而科達清潔煤氣爐則可以使用5500大卡左右的粉煤作為燃料。
一位來自河南的考察者告訴記者,他之所以來考察,是因為聽說使用科達機電的設備“每噸可以節省成本150元-200元”,這對企業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他所在的氧化鋁行業,目前普遍產能過剩,行情也比較低迷。有礦的企業尚能保本,沒礦的企業每賣一噸產品就要虧損200元左右。如果真能實現每噸節省150元成本,乘以產能后將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他所說的“每噸節省150元-200元”,來自科達機電提供了一個實例:2013年11月,科達機電與廣西信發鋁電有限公司合作的清潔煤氣裝置投入使用。此前,該廠只能使用產自陜西神木一帶的優質煤,運輸成本較高,每噸達到1400元左右。而使用了科達清潔燃煤氣化系統后,改為采用從防城港進口的南非煤炭作為原料,大大降低了成本,經計算每噸可以節省成本150元-200元,全部投資僅一年時間即可收回。
環保壓力加大
除了成本,企業們更加關心環保因素。山東潤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夏振林告訴本報記者,他之所以要來現場,就是為了親眼看看該套設備在環保方面是否能夠達標。
東北大學設計研究院崔法成向表示,從技術角度看,科達清潔燃煤氣化系統早在2008年就已經成熟了。但當時的環保壓力沒現在大,企業大多愿意使用初期投資較低的兩段爐,甚至是單段爐,所以科達的技術得不到推廣。
如今,環保方面的壓力則與日俱增。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副縣長邵樂毅告訴本報記者,洛陽市正在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因此對于傳統的兩段爐采取了堅決取締措施。但企業方面反映,天然氣價格高達3.2元/立方米,相比原來1元/立方米左右的兩段爐制氣高出很多,直接導致企業由年盈利1.2億元變為年虧損2億元。為此,他專程來科達機電考察,為的就是幫助企業解決環保和成本難題。
崔法成表示,各地都在要求企業環保達標,作為企業則大多希望在原有設備基礎上升級改造,以將成本控制在最小。但實踐證明,傳統的單段爐、兩段爐,即使通過改造也很難達到標準,所以必須使用其他能源。這方面,天然氣肯定是最環保的,但企業承受不了。除了天然氣之外,清潔煤氣則是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但是,環保力度加大,給科達機電帶來的也不全是好消息。由于“燃煤導致霧霾”的觀念盛行,使部分地區淘汰煤炭使用時采取了“一刀切”的政策,“煤改氣”工程如火如荼,但對煤炭清潔利用卻另眼相待。即使是政府鼓勵使用的“煤制氣”,也都是煤制天然氣,而非科達機電的煤制煤氣。
更多資訊請關注供水環保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