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的全球化進程,用戶在功能、性能和成本方面都提出了不同要求。為了應對多樣化的用戶需求,更好地發展自己的用戶,我們必須繼續提供優質的機床。為此,我們必須了解自己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并明確未來的發展目標。
目前,機床產品的設計及其在生產系統中的應用正朝著不同的可持續方向發展,這對機床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最終用戶和來自標準/法律等方面的要求不斷提升,機床在安全性、可靠性、重復精度、可行性等方面的指標變得愈發重要。意大利機床行業正在生產、開發新的技術解決方案,目的是希望看到業內企業能夠實現不同方向的可持續發展。
工業總產值下滑、工業產品銷售產值下滑、利潤總額下滑,眾多下滑曲線勾畫出2012年度我國機床工具工業的整體圖景。今年,這個下滑勢頭并沒有停止。記者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獲悉,到今年3月份,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重點聯系企業新增訂單已經連續22個月負增長。
面對目前的行業發展狀況,眾多國內參展企業坦承,市場需求量縮減給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
近些年,我國加速經濟結構調整,各行業產業升級帶動了機床消費升級。但是,我國機床工業中低檔生產能力過剩,高檔不足,機床產品升級換代趕不上市場需求的變化。
一些機床工作效率低;一些機床常出小毛病;還有一些機床穩定性差,剛生產時精度高,廢品率低,運轉兩年后,加工精度快速下降,生產出來的不合格產品大幅增加。本土機床產品形似神不似,國內企業當然更愿意購買國外產品。
當務之急是提升中高檔產品競爭力
中國是個大市場,曾經的市場空白為不同檔次的本土機床產品提供了生存發展的土壤。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發展轉型升級不夠,與發達國家先進企業相比,仍位于產業低端。2001年到2012年,中國機床工具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6%,數控金切機床產值年均增長31%;連續的高速增長,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床制造國。“在那個時期,機床產品供不應求。只要進入機床行業,生產什么都能賺錢。”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說。
技術創新放在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首位
當前,我國機床工具業已進入艱難的轉折期。轉型升級將成為下一階段我國機床工具產業發展的主要特征,產業發展動力也將發生重大轉變。這一點已成為業界共識。在寬松的市場環境下,很多企業并沒有把技術創新放在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首位。持續旺盛的市場需求、體制機制變革、勞動力成本優勢和國家產業政策的持續支持,曾是推動我國機床工具產業快速增長的四大動力。現在,市場需求水平提高了,勞動力成本優勢不那么明顯了,體制變革和產業政策的空間更加有限。未來的產業發展必須更多地依靠技術進步、管理升級和勞動者素質提升。
轉型升級就是要提高產業競爭力,其核心是提升產品競爭力。國內市場縮減幅度最大的正是我國最為擅長的低檔機床產品,當務之急是提升我國中高檔機床產品的競爭力。
無論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利用率,還是增強硬件設備品質、提升軟件成套技術服務質量,中高檔機床產品競爭力所涉及的每個方面都需要科技創新的支撐。吳柏林提出,要把機床產品“做好”,還須充分挖掘已有科技成果的潛力。例如,前些年研發出的一些新成果并沒有及時轉化,如果現在仍有市場發展空間,應對其進行中高檔產品的二次開發。
創新也要慢慢來
“行業落后的外在形式是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內在本質是企業綜合素質的差距。”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斌指出,在經營管理上,我國企業缺乏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理念;缺乏以市場為導向驅動技術進步、新產品開發和產品結構調整的創新機制和組織能力;缺乏以市場牽引的運營管理;缺乏以市場需求為目標的內部管理創新機制。在質量控制上,我國產品在穩定性和可靠性上還有巨大的可供提升的空間,很多企業缺乏給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和資源配置的能力。
國內企業并不回避這些問題。“不管市場需求,低頭創新,這讓整個行業發展走了彎路。”關錫友說,沈陽機床正由傳統的機床制造商向工業服務商轉型,針對客戶需求提供全產品周期服務,整個企業形態將被打破重建。
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我們已經習慣了快,容忍不了慢。這種速成心態下的創新往往欲速不達。企業必須轉變觀念,克服浮躁情緒,腳踏實地做好基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