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風電的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據統計,截止到2012年年底,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7532萬千瓦,總裝機容量為全球第一。2012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1296萬千瓦,新增并網容量1537萬千瓦,全國累計并網容量達到6237萬千瓦。而2012年全國棄風電量約200億千萬時 ,按照目前美好水平計算,200億千瓦時電的損失意味著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
我國風電電價現狀
目前我國使用的是2009年國家發改委所發布的關于風電電價的政策。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相關報告顯示,2009年7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關于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2009]1906號),對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進行了完善。文件規定,全國按風能資源狀況和工程建設條件分為四類風能資源區,相應設定風電標桿上網電價。
四類風電標桿價區水平分別為0.51元/kWh、0.54元/kWh、0.58元/kWh和0.61元/kWh,2009年8月1日起新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統一執行所在風能資源區的標桿上網電價。
風電企業盈利難在哪?
以國電龍源電力為例,龍源電力現今已成為亞洲裝機量第一的風電企業,其風電場廣布全國各地。據統計,龍源電力2012年因限電造成的損失高達13億元 。
根據計算,風電投資成本的回收大概在12至15年之間。“如果沒有國家補貼,其實龍源也是在虧錢的。”國電龍源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臺風機1200萬,需要經常性的維護,單是維護費用法就是一筆很大的支出,靠發電賣錢短期很難收回成本。”
記者從聯合動力了解到,UP82風機的設計壽命為20年,根據國標,單是蓄電池每2年就需要更換。曾有風電企業員工打趣說:“風機壽命是20年,等到了20年期滿,除了主體,內部的零件都不知換了多少遍了,和新的沒啥區別了。”
而海上風電情況也不容樂觀,上海東海大橋100兆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是我國第一個大型海上風電項目,而其三年來的盈利主要靠政策的3年期4000萬的財政貼息。
棄風限電阻礙風電發展
2012年全國棄風電量約200億千萬時,損失按照現行風電電價的最低標準0.51元/kWh計算也超過了100億元。
現在的風電行業受政府政策支持,但由于電網鋪設不到位等客觀因素,造成了風電的“運輸不暢”。棄風限電是阻礙風電發展的最大問題,這點在作為風電裝機量第一的中國表現得尤為突出,大量的風電無法上網,本地消納能力又不夠,任你風電電價訂的再高、市場再大、如何的環保,運不過來,賣不出去,風電企業一樣無法獲得收益。
為此國家能源局近年陸續發布了《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強風電并網和消納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國家能源局關于做好2013年風電并網和消納相關工作的通知》以及近日所發《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強風電產業監測和評價體系建設的通知》等文件,用以引導和規范風電市場秩序,保障風電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一個產業靠補貼是長不大的,風電產業要通過不斷地改進創新技術,降低發電成本,提高發電量,合理規劃電廠選址等,才能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