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破解醫療器械創新難:重慶助推“醫院門”

時間:2013-06-0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對醫療器械企業來說,與打開市場同樣寶貴的,是從使用者那里反饋而來的信息?!啊偾f工程’不同于單純的捐贈設備,而要‘以示范促發展、以應用推創新

為加快醫療器械創新產品普及推廣,滿足基層醫療機構的實際需求、讓科技成果更好地造福百姓健康,科技部會同衛生部及有關地方政府,于2010年聯合啟動實施了“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十二五”期間,該工程力爭在全國1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100個區縣的1000家醫療機構,示范應用上萬臺套國產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所以又稱“十百千萬工程”。

作為全國第一個“十百千萬工程”試點省市,重慶于2010年7月啟動實施。近3年過去,那扇無形的“醫院門”是否打開了,各方反應如何?本報記者進行了實地調查。

事實勝于雄辯

親眼所見、親身體驗的實際效果,推開了長期關閉的“醫院門”

坐落在歌樂山腳下的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是全國首批三級甲等醫院,在重慶的知名度非常高。在實施“十百千萬工程”中,重慶山外山科技公司為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提供了10臺血液透析設備試用,并合作共建血液凈化治療中心。

“包括山外山產品在內,醫院的透析設備共100多臺,有些是來自德國、日本等國的頂尖產品。”兩年多來,腎內科護士長李墨奇經常將國產設備與進口設備作對比評價。其結果是:在治療效率(比如清除毒素、改善水電解質酸堿失衡等方面)、安全性、患者的主觀感受、慢性并發癥等方面,國產設備與進口設備沒有顯著差異,而前者的售后跟蹤更完善、維護成本也低不少。

“我在去年開始透析前,也聽親戚朋友講‘國產的不可靠’,但用過之后,覺得效果其實差不多,有些方面甚至還要更好。”正在新橋醫院做透析的患者陳鐵柱,也以親身體驗印證了李墨奇的對比結果。

“不管國產進口,質量過硬才是最關鍵。”李墨奇說。

醫療機構和患者對國產器械曾經的疑慮,正因為日積月累的實際使用而逐漸消除;曾經阻礙國內醫療器械創新產品進入市場的大門,也因此慢慢打開。

2010年以來,天海公司為重慶市的“十百千萬工程”贈送了100余臺、價值2000多萬元的設備,供包括三甲醫院、區縣人民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在內的大小醫療機構免費使用。

2000多萬元,不是個小數目,全部贈送,成本如何收回?天海公司董事長魯廣洲心里的賬算得清楚:捐贈設備的成本可以通過后續環節的耗材銷售得以回收,兩年左右能回本。“更為重要的是,產品進入三甲大型綜合醫院后,成為企業最好的展示窗口,將來打廣告也方便,推廣時可理直氣壯地說,‘某某醫院也在用我們的產品!’”

事實也佐證著他的想法:兩年多前,天海在重慶市場的占有率還不到10%,如今已達40%;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也由以前的不到3%上升到10%以上,排名可進入前兩位。

經過示范應用,一些醫療機構意識到國產設備的益處,并追加購買??吹娇等鐏砉?、新標公司派送來的遠程心電監護系統使用效果不錯,南川區和永川區投入300余萬元財政資金,購買了110余套。這既提高了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水平,也使企業擴大了市場占有率。

在應用中改進

“示范應用—應用評價—技術提升—應用推廣”的良性互動,提高了醫療器械創新產品的水平

對醫療器械企業來說,與打開市場同樣寶貴的,是從使用者那里反饋而來的信息。“‘十百千萬工程’不同于單純的捐贈設備,而要‘以示范促發展、以應用推創新’。”重慶市科委社會發展科技處副處長丁健告訴記者,重慶建立了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的臨床應用評價機制,通過“示范應用—應用評價—技術提升—應用推廣”這一循環體系,使產品的制造方與使用方實現良性互動。

正是這樣的溝通,讓山外山公司對其透析機的空氣報警裝置進行了調試完善。“經過試用,我們發現機器報警裝置的靈敏度過高,空氣還沒有進入管道,便會發出報警聲。將其通知公司后,公司立馬派來技術人員調試,問題迅速就解決了。”李墨奇說。

據統計,像這樣反饋給生產企業的使用及評價信息,已有2萬余條。更令人高興的是,在重慶,已有20余項產學研用的深度合作項目在開展,并實現了10余項新技術與新產品的開發。

“此外,在政策上,我們建立了多部門的聯動機制,大膽突破注冊審批、臨床應用、政府采購等關鍵環節問題,為醫療器械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丁健介紹說,這些舉措主要包括:設立專項資金、開辟綠色通道、實施部分產品臨床豁免,幫助企業盡快通過國家生產許可和產品注冊;對部分示范效果好的產品,經論證后納入政府采購協議供貨范圍;對優秀示范產品開展的診療項目,優先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對救治參保病人進行單病種結算等等。

“我國13億人口,醫療缺口還很大,市場前景也很廣闊。”看到這兩年企業的發展勢頭不錯,魯廣洲對醫療器械產業的未來也充滿了信心,“如果政策得當,環境持續改善,將來甚至可能成長為我國的支柱產業。”

“老三件”被現代化設備取代

基層醫院條件顯著改善,山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水平服務

掏出一個手機大小的心電圖儀,將電極連上病人、摁下開關、啟動采集,2分鐘后,一名中年男子的心電圖信息便自動傳輸到南川區人民醫院的服務器上,不到10分鐘,醫生楊小清就通過網絡收到了服務器傳回的診斷結果……

來到位于南川城鄉結合部的西城街道衛生院,一座墻壁斑駁的破舊小樓顯示著這里的“囊中羞澀”,但通過“十百千萬工程”的助推,這家基層醫院也用上了現代化的遠程心電系統。

“衛生院只能診斷一些簡單的心電圖,遇到復雜一些的,我們就借助系統,讓區里的專業醫生幫著診斷;如果區里診斷不了,還能再把數據傳到主城區的重醫附二院,交由水平更高的專業醫生處理。”楊小清告訴記者,目前他們通過這套系統,搭建起了鄉鎮衛生院、區縣醫院和主城大型綜合醫院的多級醫療協同服務體系。

和南川西城衛生院相比,地處庫區偏遠山區的萬州長坪鄉衛生院條件更為簡陋。以前,這里的醫療設備只有聽診器、血壓器、體溫表這“老三件”,基本上只能開展感冒發燒輸液、開點常見藥等服務;通過“十百千萬工程”配置了X線床旁機、全自動血液黏度分析儀、超聲治療儀等10余種創新示范產品后,現在也可以開展X線檢查、心電圖檢查、婦科治療等10余項新診療項目了。

重慶是山城,許多農村人口散居于大山之中,若經常到城里看病,不僅需翻山越嶺、多花費用,還容易耽誤治療。

“有了先進設備后,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還能及早發現病情,由此降低國家的醫療支出和群眾的就醫費用。”西城衛生院院長向云忠的話,講出了“十百千萬工程”對廣大基層群眾的意義。

重慶市科委提供的數據表明,截至4月底,“十百千萬工程”已在該市85家各級醫療機構示范應用1348臺(套)、價值近9000余萬元的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服務覆蓋人群累計達到1910萬,直接受益群眾近40萬人次。

向云忠希望,下一步能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統一的技術培訓和售后服務,并增配智能化程度更高的醫療器械產品,方便基層醫療衛生人員使用。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