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憶機床“十八羅漢廠” 展行業發展勢頭猛進

時間:2012-11-0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當年的“十八羅漢廠”名單中,沈陽機床企業占據了3個席位,分別是沈陽第一機床廠、中捷友誼廠和沈陽第三機床廠

 

熟悉我國機床行業的人都知道,業內骨干企業有“十八羅漢廠”的說法。新中國成立前,我國沒有機床工業,簡易機床。1952年,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第一次工具機會議,為此后我國機床工具業的發展定只在上海等地有少數工廠可以制造一些下了基調。此后,參考蘇聯專家的建議,我國在3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和“一五”期間,通過對部分機械廠的改擴建和新建,初步建立了我國的機床行業。其中,確定了18個骨干企業為國家機械工業部直屬,這些中國機床企業的排頭兵被人們形象地譽為“十八羅漢廠”。

在當年的“十八羅漢廠”名單中,沈陽機床企業占據了3個席位,分別是沈陽第一機床廠、中捷友誼廠和沈陽第三機床廠。其中,沈陽第一機床廠曾被列入新中國成立初期“156重點建設項目”。

中國第一批機床在沈陽誕生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第一批機床在沈陽第一機床廠誕生。

為了向新中國的第一個國慶節獻禮,當時還叫沈陽第一機器廠的沈陽第一機床廠開始籌備第一批機床的生產。據介紹,當時廠里殘存的數百臺設備中,能勉強開動的只有幾十臺,工具和原料更是無處可找,要恢復生產,只能一切從零開始。為造出新中國第一批機床,廠管理委員會組織廣大員工,迅速開展了修理廠房、安裝設備和籌備材料活動。

在籌備材料活動中,工人們拆掉了國民黨時期修筑的碉堡,去火車站揀回國民黨軍隊潰退時丟棄的汽車,到各個廠房收集破舊設備、廢鋼鐵等,回收材料百余噸,自制生產工具近百種。經過艱苦努力,新中國的第一批機床誕生了。

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里,這批機床的問世及后來的批量生產,極大地支援了國內工業化建設。在以后的抗美援朝戰爭中,這些機床還參與了生產槍支等國防軍工任務,為新中國的國防建設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支持。當時國內許多鋼鐵廠、礦山、鐵路都把這批機床作為工業生產的母機,創造出了許多生產奇跡。

“十萬軍鎬”情景再現

故事發生在1950年。剛剛恢復生產的沈陽重型機械廠接到原沈陽機械管理局下達的任務——支援抗美援朝前線,兩個月內趕制軍鎬10萬把。這對于當時的重型廠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戰爭期間,重型廠所有資源都被掠奪一空,根本沒有庫存的毛坯。為了在短時間內備齊生產原料,工程師們連續幾天不眠不休,結合以往的生產經驗發明了串鑄法,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新方法第一時間在車間內普及后,全廠職工吃住在廠,24小時三班倒,奮戰在生產一線,最終按計劃完成了毛坯鑄造任務。

毛坯完成了,鍛造又成了問題。戰爭的破壞直接導致廠內鍛壓設備不足。于是,在最大限度利用廠內設備趕工的同時,重型廠發動了當時沈陽境內大大小小數百個鐵匠鋪用手工方式鍛打鎬頭,通過集中制坯、分散鍛造,再集中進行打磨和熱處理,及時且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