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文:2025年第二期

數據 |

——————————————————————————————————————————————————————

8800萬個節點

EtherCAT技術協會(ETG)報告稱,全球投入使用的EtherCAT節點數量約達8800萬個。盡管受到當前經濟形勢以及芯片庫存積壓 的后續影響,近年來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這一成果依然令人矚目:2024年新增節點達1100萬個,在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中,這是一個極其喜人的成績。
ETG報告稱,EtherCAT節點數據非常可靠,因為這些數據基 于實際的芯片銷售情況,芯片制造商將相關數據報告給該技術的 發明者——德國倍福公司。采用EtherCAT,技術授權費直接包含在 芯片售價中,因此設備制造商和用戶無需支付額外的授權費用。 倍福公司使用授權收入為EtherCAT技術協會的各項活動提供資金 支持,進而推動圍繞EtherCAT技術的生態系統發展。
在計算節點數量時,基于FPGA的EtherCAT設備數量仍不確 定,其數量只能估算,保守預估這類設備占總數的10%左右。另 外,支持多協議的芯片也被納入考量范圍,但僅按照EtherCAT在 各制造商處的市場份額按比例計算。

1.png

-------------------------------------------------------------------------------------------------------------------------------------

+44.8%
根據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的數據顯示,美國超越中國成為2024年全球最大單一市場,這也是美國自2007年以來首次超越中
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半導體產品市場,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興起所帶來的云計算、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加速
了對半導體產品的需求和使用量。2024年,美國半導體市場規模為1961億美元,實現增長44.8%;中國和亞太地區半導體市場規模實
現正增長(分別增長19.3%和9.7%),歐洲市場規模有所下滑(-6.4%)。
有行業分析人士表示,2009年中國首超日本、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單一半導體市場,并一直保持到2023年,在這15年中,隨著中
國制造業和電子信息產業的崛起,“中國制造”響徹全球,中國半導體市場的全球占比一路走高,并在2019年達到峰值35.1%。而這一形勢在2024年開始發生轉變,從2024年Q3美國半導體市場超過中國大陸,成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預計2025年美國和中國的差距將繼續拉大。這一變化標志著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的轉變,也反映出科技產業發展的新趨勢,中國芯片產業需要不斷創新和進步,適應市場的新要求,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

+20%

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發布的研報顯示,預 計2025年具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功能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約4 億部,約占整個智能手機出貨量的30%,相比2024年顯著增長20%。
Counterpoint Research認為,在技術驅動下,芯片技術進步與輕 量化大語言模型(LLMs)的普及,智能手機廠商逐漸將GenAI功能由 旗艦機型下放至中端機型,加速了GenAI在智能手機中的落地。不過 Counterpoint Research也指出,目前GenAI應用尚未激發消費者強烈 興趣,智能手機廠商也正探索更具實用價值的AI應用場景,以推動用 戶對于智能手機的升級需求。

從頭部智能手機品牌客戶的表現來看,三星和蘋果憑借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領導地位,以及蘋果Apple Intelligence、三星 Galaxy AI生態系統的加持,具備GenAI功能的智能手機出貨快速增長,占據了整個市場的主導地位。相比之下,雖然小米、OPPO等中 國智能手機品牌廠商已在旗艦機當中引入了GenAI功能,但要等到2026年至2027年才會將GenAI功能引入到中低端機型,推動GenAI手 機的普及化。

2.png


                                 | 數據                       

——————————————————————————————————————————————————————

同比增長8.6%
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了《中國小軟包鋰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5 年)》。白皮書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小軟包鋰離子電池出貨量59.5億只,同比增長8.6%,結束了連續兩年同比下滑的趨勢。 EVTank指出,2024年以來,全球經濟復蘇趨勢延續,AI浪潮的興起引領消費電子新一輪的產品創新,從而刺激終端需求進一步增長,帶動小軟包電池出貨量重回上升趨勢。
從應用領域來看,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是小軟包電池最大的應用場景。 EVTank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手機用小軟包電池的出貨量占比達到31.3%, 筆記本電腦用小軟包電池出貨量占比為13.6%,其他領域包括無線耳機、電 子煙、無人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移動電源和智能音響等。
從競爭格局來看,ATL以超過25%的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一,出貨量排 名全球前十的企業還包括珠海冠宇、鋰威、贛鋒鋰電、億緯鋰能、豪鵬科 技、紫建電子、LGES、SDI和中山天貿。

4.png


------------------------------------------------------------------------------------------------------------------------------------  

+40.3%
4月9日,SNE research發布2025年1月至2月全球動力電池 裝車量排名及數據。
2025年1月、2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合計129.9GWh,與 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0.3%。據北極星儲能網統計,2月單月 份動力電池裝車量為65.6GWh,與1月份的64.3GWh略微上升。 出貨量前十名的企業中,共有6家企業為中企,按照裝車量排名 依次為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蜂巢能源及億 緯鋰能;三家韓國動力電池企業分別占據了第三、第四、第八的 席位,他們是:LG新能源、SK On、三星 SDI。
另外,SNE research提及,2025年的全球電動汽車由于特 朗普政府在美國的額外關稅政策,市場面臨越來越大的不確定 性。美國有中國電池以及關鍵原材料的關稅上調,導致整個全球 電動汽車供應鏈緊張。因此,依賴中國原材料和電池的全球公司 正在重組其供應鏈,韓國電池公司也在重組其供應鏈,以擴大北 美本地生產和實現原材料供應商多元化的戰略應對措施正在成為 一項重要任務。                                                     

-------------------------------------------------------------------------------------------------------------------------------------

GDP同比增長5.4%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5年一季度中國經濟數據。 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31875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 算,同比增長5.4%,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2%。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1713億元,同比增長3.5%; 第二產業增加值111903億元,增長5.9%;第三產業增加值 195142億元,增長5.3%。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上 年全年加快0.7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 增長6.2%,制造業增長7.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 應業增長1.9%。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比上年全 年加快3.2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7%,加快0.8 個百分點。
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產品 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5.4%、44.9%、26.0%。3月份,規模以上 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比1-2月份加快1.8個百分點;環比 增長0.44%。

----------------------------------------------------------------------------------------------------------------------------------------

月度銷量123.7萬輛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分析,2025年一季度,乘用車延續良好態勢,商用車市場呈現回暖趨勢;新能源汽車產銷繼續快速增 長,提供有力支撐;整車出口保持穩步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尤為明顯;中國品牌持續向上,銷量占比維持高位。

2025年3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7萬輛和123.7萬輛,同比分 別增長47.9%和40.1%。
2025年1-3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18.2萬輛和307.5萬輛,同比 分別增長50.4%和47.1%。
總體上,2025年3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0.6萬輛和291.5萬輛,環比 分別增長42.9%和37%,同比分別增長11.9%和8.2%。2025年1-3月,汽車 產銷分別完成756.1萬輛和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5%和11.2%。

7.png


行業|

—————————————————————————————————————————————————————

風光制氫已從試點逐漸走向規模化
在近期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提出,探索大型風光基地與綠氫產業集成發展模式,穩步推進可再生能 源制氫及燃料電池汽車試點,并支持管道輸氫和儲氫設施建設。
通過電解水技術將風光綠電轉化為綠氫,再進一步合成綠氨、綠醇,不僅為綠電提供了穩定的就近消納場景,更將電能轉化為可 儲存、易運輸的化工產品,大幅提升能源附加值。目前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布局風光制氫氨醇項目。依托風光制氫,部分地區開展綠氫 制氨醇進一步深加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內蒙古計劃到2030年建成全球最大綠氫合成氨基地,山東則依托海上風電探索“氫—醇— 儲”多能互補模式。隨著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等國際規則落地,綠氫衍生品出口潛力將進一步釋放。未來,技術迭代、電價機制 優化與跨區域氫能管網建設,將推動風光制氫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核心支柱,真正實現“沙戈荒”變“綠電倉”。風光制氫氨醇不僅是 消納困局的“解藥”,更是能源革命與產業升級的交匯點。

--------------------------------------------------------------------------------------------------------------------------------------

商務部回應美方豁免部分產品的“對等關稅”
國家商務部新聞發言人4月13日表示,美東時間4月12日, 美方公布相關備忘錄,豁免計算機、智能手機、半導體制造設 備、集成電路等部分產品的“對等關稅”,中方正在對有關影 響進行評估。發言人說,這是繼美方4月10日暫緩對部分貿易 伙伴征收高額“對等關稅”以來,對相關政策做出的第二次調 整,也是美方修正單邊“對等關稅”錯誤做法的一小步。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發布第14257號行政命令, 對部分進口商品征收高額“對等關稅”,其中涉及從中國進口 的眾多電子產品,關稅稅率高達125%。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 局(CBP)于2025年4月11日晚間發布公告,明確對筆記本 電腦、智能手機、集成電路等產品豁免征收“對等關稅”。 CBP明確指出,凡產品正確歸類于所列《美國統一關稅表》 (HTSUS)號別及子號別者,可適用對等關稅排除措施。這意味 著在中國大陸進行組裝的蘋果iPhone、各類PC、服務器,以及在 中國進行制造或封裝的半導體、集成電路等產品出口到美國時, 將不再需要繳納此前特朗普政府加征的125%的“對等關稅”。

--------------------------------------------------------------------------------------------------------------------------------------

華為成為第一家進入OPC基金會董事會的中國公司
近日,OPC基金會宣布其董事會新增三位成員:華為工業數 字化首席戰略官胡靜宜博士、亞馬遜云科技(AWS)制造業全球 技術負責人Steve Blackwell,以及谷歌云(Google Cloud)制造 業全球負責人Praveen Rao。
OPC基金會主席斯特凡·霍普(Stefan Hoppe)表示:“胡靜 宜博士是首位擔任OPC基金會董事的中國人,華為是第一家進入 OPC基金會董事會的中國公司,它在包括工業網絡產品和云解決 方案中積極支持OPC UA。我們高興地看到,隨著華為、亞馬遜和 谷歌加入董事會,全球主流云廠商現在共同支持OPC基金會的前 沿標準化工作,將OT和ICT領域的關鍵企業聚集在一起,共同應對 數字化轉型的挑戰。”
胡靜宜也表示,華為將聚焦ICT基礎設施,與合作伙伴攜手, 共同打造工業智能體,服務好工業企業客戶,推動工業實現新四 化。同時,華為也愿意發揮OPC董事會成員的作用,幫助中國工 業企業用好OPC基金會這個標準與產業組織平臺,為中國企業國 際化發展提供支持和幫助。

--------------------------------------------------------------------------------------------------------------------------------------

國務院部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相關方案,對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作出具體部署,下一步,將強化全鏈條管 理,著力打通堵點卡點,構建規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體系。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已進入規模化退役階段,據預測,今年退役量將達82萬噸,自2028年起,將超過400萬噸,到 2030年,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動力電池既蘊含豐富的金屬材料,又含有不少有害物質,推動退役動力電池充分回 收利用,不僅可減輕環境壓力,還有利于保障資源安全,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強鏈補鏈”。
為此,目前一些企業已經采用給動力電池加裝“數字身份證”的方法,通過二維碼等數據載體,讓每塊電池都有“檔案”,進而實 現了生產、銷售、拆解、利用的全程可追溯。同時依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修訂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 (2024年本)》,結合行業新形勢,國家將對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作出具體部署,進一步規范健全行業秩序。


                                                                                                                                                                            | 行業

————————————————————————————————————————————————————

海關總署:一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高技術產品創歷史同期新高
4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一季度有關經濟數據例行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表示,今年一季度,民營企業進出 口增長5.8%,快于全國整體進出口增速4.5個百分點,占比提升到56.8%,民營企業進出口高技術產品創歷史同期新高,規模接近1萬億 元,已成為最大進出口主體地位。
他還介紹道,目前民營企業在外貿規模實現較快增長的同時,發展質量也在不斷提升,一季度,出口工業機器人增長了67.4%, 高端機床增長16.4%;進口高端裝備增長25.6%,手術機器人增長47.5%。在出口地區方面,1-3月,民營企業對全球近180個國家和地 區的進出口都實現了增長:在新興市場,對東盟、非洲、拉美進出口分別增長7.4%、9.6%、5.2%;在傳統市場,對歐盟進出口增長 7.1%,對日本增長4.8%。
海關堅決貫徹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深化改革,創新監管制度,積極幫助民營企業穩預期、抓訂單、拓市場,持續加大對重點領 域民營企業的培育力度,讓更多企業通關速度“快人一步”,貿易成本“勝人一籌”。

------------------------------------------------------------------------------------------------------------------------------------

萬億級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行業新國標出爐
4月15日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已在日前 發布,并將于2026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國標修訂(或新增)的重點包括三個項目:熱擴散測試、底部撞擊測試和快充循環后安 全測試。
此新國標中包括7項單體測試,17項電池包或系統測試等內容,相比2020年版,新國標提高了技術要求,新增了電池底部撞擊測 試、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熱擴散測試等試驗項目。
具體來看,對熱擴散測試的修訂是最主要的修改點之一。據介紹,熱擴 散測試考查電池單體內短路導致熱失控后的安全防護能力。新國標將熱擴散測 試技術要求從“著火、爆炸前5分鐘提供熱事件報警信號”,修改為“不起火、 不爆炸(仍需報警),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此外,新國標還新增底部撞 擊測試,考查電池底部受到撞擊后的防護能力,要求無泄漏、外殼破裂、起火 或爆炸現象,且滿足絕緣電阻要求。在快充方面,新增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 考查動力電池在長期快充循環后的安全性,300次快充循環后進行外部短路測 試,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8.png

------------------------------------------------------------------------------------------------------------------------------------

英偉達:美國限制H20芯片出口,將損失55億美元
在上周說不封禁H20出口中國之后,美國再次改口,北京時間4月16日,據彭博社報道,英偉達公司周二表示,美國政府正限制其 H20芯片對中國的出口,嚴重削弱了這條原本為應對先前出口管制而設計的產品線。
英偉達周二在監管文件中表示,美國政府已于周一通知公司,H20芯片未來在出口至中國時需要“無限期”申請許可證。政府方面 表示,新規旨在應對芯片“可能被用于或轉用于中國超級計算機”的擔憂。
英偉達警告稱,公司將在本財年第一季度計入大約55億美元的費用,這些費用與H20系列芯片相關的“庫存、采購承諾及相關準 備金”有關。受此消息影響,英偉達股價在盤后交易中下跌約5%。
2023年10月,美商務部更新了針對AI芯片的限制規定,對出口中國的AI算力芯片產品的算力、算力密度、帶寬等上限提出了明確 要求。受此影響,英偉達(NVIDIA)此前針對中國市場定制的A800、H800,以及此前未受限的眾多AI芯片都受到了限制。基于此, NVIDIA隨后又為中國市場定制了H20、L20、L2等產品。


企業|
————————————————————————————————————————————————————
筑夢新程,正弦電氣深圳總部喬遷新址
4月15日,深圳市正弦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新總部正式落戶深圳市寶安區新安街道潤智研發中心,活動現場賓客云集,氣氛熱 烈,大家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
活動伊始,正弦電氣總經理涂從歡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深情回顧了公司的發展歷程,從創業初期的艱辛探索,到如今在工 業自動化控制領域的穩步前行,每一步都凝聚著正弦人的智慧與心血。涂總著重強調,正弦電氣始終秉持“客戶為中心,實現自身價值 與客戶價值同步成長”的經營理念,這一理念不僅是公司發展的根本準則,更是與客戶攜手共進的堅實橋梁,正弦電氣深知,只有以客 戶的需求為導向,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
從幾十平到數千平辦公空間,從本土深耕到全球戰略布局,彰顯出正弦電氣緊跟時代步伐,從“小而精”邁向“大而強”、 不斷 開拓創新的企業精神,此次總部喬遷也成為正弦電氣的全新里程碑,標志著公司踏上了一個更高的發展臺階。

---------------------------------------------------------------------------------------------------------------------------------

鳴志全球總部奠基,開啟智能裝備產業集群新引擎
3月21日,運動控制領域先進企業鳴志電器在上海閔行區舉行總 部暨研發中心項目奠基及首樁儀式。
該項目坐落于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閔行)的核心地帶,總建 筑面積約9.45萬平方米,項目將主要建設全球集團總部、國家級研發 技術中心、企業創新產業孵化中心以及專注于智能裝備與運動控制產 品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有力推動區域智能裝備與運動控制產業 集群發展,助力鳴志電器向創新型技術企業加速轉型。
鳴志董事長兼總裁常建鳴先生在奠基儀式上表示,虹橋前灣已 是“長三角總部經濟首選地”、“國家產城融合示范標桿”,鳴志總部 暨研發中心項目的選址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閔行),將更加吸引運 動控制系統行業的上下游企業向虹橋前灣集聚,為區域產業升級和創 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9.png

------------------------------------------------------------------------------------------------------------------------------------

清能德創受邀參加人形機器人電驅動一體化關節接口標準研討會
近日,人形機器人電驅動一體化關節接口要求標準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主 辦。作為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的核心成員,清能德創與來自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零部件廠商、高校和研究機構、 檢測公司等50余名代表共同參加會議,圍繞一體化關節接口的標準化需求展開深入討論。
電驅動一體化關節是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和成本直接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商業化進程。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制定統一的 機械參數標準,包括關節的尺寸、重量和負載能力,是實現不同廠商產品兼容性的基礎。同時,電氣接口設計的標準化將極大簡化接 線流程,減少適配問題,而統一的電源接口和連接器規格則有助于提升系統的可靠性和維護效率。一體化關節接口標準規范的建立, 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提供有力保障,對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成本控制、市場拓展和健康發展都具 有重要意義。

                                                                                                                                                                                  | 企業
————————————————————————————————————————————————————
均普智能與禾川機器人聯合研發人形機器人關節模組等核心零部件
近期,均普人工智能與人形機器人研究院(下文簡稱“均普機器人研究院”)與浙江禾川人形機器人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禾川機 器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根據各自業務優勢合作研發人形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其中第一階段的研發將集中在直 線關節和靈巧手,預計上半年將發布上述產品。
均普機器人研究院是均普智能的全資子公司,專注于人形機器人本體及相關技術研發、人形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研發、具身智能技 術落地以及人工智能前沿技術在智能制造應用的綜合性研究機構。禾川機器人為伺服機器人系統龍頭企業禾川科技的子公司,專注于 人形機器人用的動力驅動、電驅關節、靈巧手周邊空心杯電機、微型力距電機等產品的研發。

-------------------------------------------------------------------------------------------------------------------------------------

西恩科技喬遷盛典,開啟高密度驅動器產業新紀元
3月底,蘇州西恩微伺云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西恩科技)喬遷典禮在蘇州 市虎丘區和楓科創園隆重舉行,來自國內科研院所、產業鏈合作伙伴的百余名 嘉賓齊聚新總部,共同見證這家以高密度驅動器技術領跑行業的高科技企業開 啟全新征程。
西恩科技成立于2021年,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團隊創立,致力于高端伺 服驅動產品技術的創新研發。自成立以來,西恩科技實現了快速發展,已逐步 發展成一家以伺服驅控算法為基礎、自主研發驅動芯片為特色、高功率密度驅 動器為核心產品的專精特新型科技企業。喬遷儀式上,西恩科技董事長楊明在發言中表示,秉持“學術+產業”理念,公司通過與企業的橫向合作獲得創業動力,并致力于將學術研究轉化為實際應用,走出了一條 特色發展道路,盡管目前團隊發展規模仍處于早期階段,但堅信偉大企業都從小起步,未來將邀請各方見證公司成長,共同創造更大 價值。
另據悉,在4月3日第五屆蘇州市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西恩科技憑借其高端伺服驅動技術創新成果,榮獲“2024年度蘇州機器 人產品技術創新獎”。


10.png

---------------------------------------------------------------------------------------------------------------------------------

步科FD1X5系列低壓伺服全系列通過UL和CE 認證
近日,步科FD1X5系列低壓伺服系統憑借著技術創新和可靠品 質,全系列通過UL與CE認證,標志著產品在電氣安全、穩定性和環 境適應性均達到國際一流水準,助力客戶無縫對接海外嚴苛的法規 要求,縮短認證周期,降低市場準入成本。
UL認證由美國保險商試驗所頒發,是全球工業界公認的安全與 質量標桿,其認證過程嚴格,覆蓋產品設計、材料、工藝、性能等 全維度。CE認證是歐盟法律規定的強制性安全認證,覆蓋30個歐洲 經濟區(EEA)國家。步科產品系列通過這類國際認證,為設備出 口美國、歐盟及國際市場打開了“綠燈”,助力高端制造企業提升國 際認可度,降低貿易風險,增強國際競爭力。
另據悉,步科FUTURE系列二代HMI也以“硬核”實力全系列通 過了“UL”認證,協助國內鋰電、光伏、3C、半導體等高端制造業 暢行全球。

---------------------------------------------------------------------------------------------------------------------------------

匯川技術:業務模式轉型勢在必行
在近期匯川技術舉行的“百億千網 渠道為王——2024年度 渠道大會”上,匯川技術董事長兼總裁朱興明在感謝渠道伙伴 共克時艱的同時,也從對行業發展的深刻洞察出發,介紹了匯 川未來的渠道業務方向與戰略發展路徑。
他表示,如今的時代瞬息萬變,當下工控市場競爭激烈, 面臨著“內卷”嚴重、信息透明、客戶信用風險加劇等挑戰; 但同時國際化、高端化以及集成業務需求的增長,也帶來新 機遇。匯川業務模式轉型勢在必行,匯川在標準品領域具備打 造極致性價比的實力,形成代差級競爭優勢,公司需全面升級 運營模式,在產品力、解決方案、架構、軟硬件等方面全面升 級,加速國際化進程,朝著未來工廠架構、工業標準的方向邁 進,努力在解決方案架構和工廠集成方案的領先性上,為全球 制造貢獻匯川力量。此外,他對于未來階段渠道建設也提出了 在業務結構、能力結構和管理方式上的新構思和新做法。

————————————————————————————————————————————————————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伺服與運動控制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直驅與傳動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中國傳動網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
往期雜志
  • 2025年第三期

    2025年第三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三期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五期

  •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四期

    伺服與運動控制

    2024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