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重點領域

時間:2012-02-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推進紡織工業由大變強。

  (一)發展新型紡織纖維材料產業

  加快發展差別化纖維、高技術纖維和生物質纖維技術及產業化。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工藝、裝備和生產自動化控制水平,擴大產品的差別化比重,實現常規化纖產品的優質化。大力發展滌綸長短纖仿棉技術,高仿真仿棉纖維占滌綸比重達到15%,積極推廣纖維紡絲液著色技術,有色纖維比重達到5%~10%,并發展多元化聚酯產品。鼓勵發展碳纖維(PAN基)、芳綸纖維、聚苯硫醚纖維、玄武巖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聚酰亞胺纖維,促進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產業化,擴大應用領域。大力發展生物質纖維,實現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聚乳酸纖維、生化法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纖維、生物法多元醇的產業化,積極開展應用領域的產品開發。“十二五”末,化學纖維占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達到76%,化學纖維差別化率由2010年的46%提高到60%以上。

  (二)發展高端紡織裝備制造業

  緊密圍繞紡織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加快各類高端紡織裝備的研發制造和產業化,包括:高新技術纖維成套工藝技術裝備,功能性差別化纖維成套工藝技術裝備,全流程智能型紡織自動化生產線,高性能紡紗和織造設備,產業用預成型智能織造裝備,新型非織造布成套裝備,綠色環保低碳紡織機械產品,高端紡織技術裝備專用基礎件等。提升傳統紡織機械的生產效率和自動控制水平,增強產品可靠性。加強紡織機械企業的技術改造,提高“兩化”融合水平,促進紡織機械企業的工藝技術進步和提高機床數控化率。到2015年,主要紡織機械產品30%以上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其中紡紗機械、化纖機械等主要產品達50%以上。

  (三)發展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

  開發原創核心技術,以新能源、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建筑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為重點,集中推動非織造、經編和立體成型編織、功能后整理、復合加工等共性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配合下游市場需求,加大產業用紡織品在工程領域應用的專業指導,擴大高端產品在重點領域的推廣應用。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到2015年達到1290萬噸,占全行業纖維加工總量的比例達到25%。

  (四)傳統紡織分行業

  提高棉、毛、麻、絲天然纖維資源利用水平,加強高效、節能新型紡紗、織造工藝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廣,實現紡織產品的多樣化和高檔化。棉紡緊密紡紗達到2000萬錠,棉紡無梭織機占有率達到65%,復合紡、賽絡紡、嵌入紡等新型毛紡技術推廣應用比例達到60%以上,織物自動監測和分析技術應用比例達到10%。加快新型染色、印花、多功能后整理、自動控制及在線監測等技術在印染行業的推廣應用,豐富紡織面料的品種,提高面料質量的穩定性和附加值。加強服裝企業信息化集成制造系統和大規模定制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推廣服裝和家紡企業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生產工藝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普及率達到50%,計算機輔助制造(CAM)達到25%。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