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傳感網絡的建設是發展物聯網產業的關鍵

時間:2010-09-2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物聯網使信息數字化,并使信息能夠在移動手持終端、個人電腦、其他設備和公司信息系統或互聯網中進行交換,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絡把它們自動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統,實現實物的識別。

物聯網生態環境

      物聯網使信息數字化,并使信息能夠在移動手持終端、個人電腦、其他設備和公司信息系統或互聯網中進行交換。其服務的關鍵要素包括:智能傳感器、通信鏈接和M2M應用三方面。

      智能傳感器是指嵌在任何設備當中的包含在解決方案里的物理元素,例如:RFID標簽識別器、GPS單元、GPRS無線模塊等。智能傳感器一般會被安裝在行業設備、遠程醫學裝置、物流設備、數據家庭和自動售貨機等等。這顯然將由硬件提供者提供可連接的硬件部分和嵌入終端設置及設備。

      通信鏈接是實現數據通過移動的、固定的或者臨近的連接傳送到中央M2M平臺的過程,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絡把它們自動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統,實現實物的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的計算機網絡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實現對實物的“透明”管理。這就需要像埃森哲這樣的企業承擔整合M2M的解決方案及集成部分的責任,也需要網絡運營商提供移動、固定或傳感網絡的通信服務,帶動物聯網應用產生的通信需求。

      隨后,通過M2M解決方案詳盡分析信息之后,對智能傳感器提供警示、報告和控制。M2M應用將體現在用戶界面上,客戶可以通過移動手持終端、個人電腦等設備看到,并對遠程實物進行控制。在中國,還沒有明確的M2M服務提供者,暫時假想它是通過M2M平臺向居民和商人提供M2M服務的,同時,它必須是一個關注垂直市場細分的專業公司。

      運營商挑戰和機遇

      物聯網生態系統復雜,物聯網服務開始出現,但是誰能把物聯網整體能力提供給客戶呢?

      運營商作為通信網絡的建設和運營者,在物聯網的建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盡早整合產業鏈資源,從而推動物聯網產品的成熟普及。同時規范傳輸網絡協議,從而推動IPv6協議普及。此外,還可從構建云計算的中央處理單元入手,與產業鏈各方共同努力推動物聯網的成熟。

      就中國而言,三大通信運營商現有的M2M產品尚不成熟,僅提供3G和GRPS遠程監控、遠程控制等領域的具體的產品,而產品缺乏體系化和系統化,且大部分僅具有感應和傳輸功能,并不具備物聯網智能化處理的要求。

      其次,互聯網、通信網和廣電網已經構成了物聯網的骨干傳輸網絡,但與互聯網通行TCP/IP協議不同,物聯網現有的RFID射頻技術、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尚無統一標準。同時存在現有的IPv4協議的地址容量受限的問題。

      此外,需要提升中央處理能力。物聯網智能化處理需要通過不同功能的M2M系統之間的信息鏈路共享,由中央處理單元協同各系統共同運作,將智能感應融入到整個社會的運轉之中。中央處理單元應建立在分布式云計算基礎上,以提供高速計算能力和容災備份功能,保障整個物聯網絡的正常運轉。

     經埃森哲分析研究發現,網絡運營商、公用事業公司和制造商/零售商能夠較好地利用現有潛在能力,管理一個傳感器/通信網絡。其中,網絡運營商在銷售和物聯網解決方案管理方面具有對現有能力再利用的強大競爭優勢。其擁有現有服務導向的CRM能力和顧客所有制,即面向大顧客群、鎖定顧客關系方面是其他公司所不可匹敵的。同時它們主導市場的潛力以及設立行業標準的機會遠大于其他行業,并可以此影響物聯網未來的發展。此外,它們在提供物聯網服務時可以依賴它們強勢的品牌認知,為跨行業的物聯網服務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它們可以提供信息集中型服務,將從一個或多個設置或來源搜集而來的信息進行闡釋/整合,例如:遠程智能傳感器測試,戶外動態數字廣告,綠色計量,等等。

      面對物聯網這一智能化的未來畫卷,具有先天優勢的運營商的物聯網應用市場機遇數不勝數。就面對企業客戶的市場而言,包括:

      補貼通道:為M2M服務產品定制獨特的定價,并提供漫游津貼;

       M2M管理服務產品:為公用事業公司、汽車制造商、醫療保健機構以及包括客戶服務與計費服務的車隊管理提供完整的M2M能力;

      M2M管理和安全網關及其他改進:為M2M設備提供支持,諸如全新的HLR、統一目錄和認證;

      M2M服務產品提供商的合作關系:實現批發或“白標”的機會等等;

      而面對個人和家庭的消費品市場而言,包括:

      拓展傳統無線設備的組合:將手機到具有無線寬帶功能的電腦、照相機、電子書以及游戲機;

      與零售商簽訂合同:增加無線寬帶設備的品種,推動無線訂閱;

      與PC及其他OEM廠商合作:締造全新的運營商品牌產品等等。

      物聯網速贏關鍵—傳感網絡

        從投資角度分析,物聯網的應用可分三個層次:一是傳感網絡,即以二維碼、射頻標簽、傳感器為主,實現物的識別;二是傳輸網絡,即通過現有的互聯網、廣電網絡、通信網絡等,實現數據的傳輸與計算;三是應用網絡,即利用現有的手機、PC等終端實現應用。三個層次中,傳輸網絡和應用網絡的技術已基本成熟,而傳感網絡屬于信息時代新生物,仍存在大量知識技術空白;而且國際化標準體系尚未形成,預埋專利的空間巨大;同時,世界各國的傳感網應用基本上處于嘗試階段,業務形式較少,也尚未出現廣受歡迎的殺手業務。因此,要在物聯網上實現快速突破,就要從傳感網絡入手。

        首先,要著力突破傳感網絡的關鍵技術,解決最后N米的問題,建立一完整的物聯網,將短距離至長距離無線網絡全部囊括其中,是運營商面臨的首要課題。無所不在的無線傳感網絡是實現“物聯網”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安置在實物上的電子介質產生的數字信號可隨時隨地通過它傳送出去。而無線傳感器網絡之所以會在未來有廣闊的前景,在于它很好地解決了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最后十米或者是最后一米的問題,比如在已經部署完成、正在使用的環境下,或不便搭設有線通訊設備的環境下,構建一個全面覆蓋的無線傳感網絡。

    其次,我國傳感網標準體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從長遠來看,傳感網標準的建立將有望推動國內三大通信運營商極為關注的物聯網業務的發展,但是,如何統一終端和接入標準仍是困擾運營商M2M業務發展的棘手問題,因為機器間的智能通信和管理涉及到產業鏈中多個廠商。目前,各家廠商并未實現統一的技術標準規范。如何跨越不同廠商、不同終端接口的不同標準是運營商乃至所有M2M服務提供商都必須解決的難題。標準不一,已嚴重制約了物聯網的發展,但在標準制定的過程中業界各方也面臨博弈局面。

    傳感器網絡作為通信網絡的末梢,尚未出現殺手級的與行業應用融合的業務形式。隨著人與人互聯的產業已基本趨向飽和,以物與物的互聯為代表的傳感網將形成全新的業務,是信息技術領域新一輪發展與競爭的制高點。如果國內通信運營商能夠搶抓先機,利用好中國當前的政策環境和產業環境,積極開拓傳感網的業務,就能夠在關于傳感網的業務形式、規模、結構等方面得到突破,同時在業務領域的專利和標準上鑄就先發優勢。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