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1-12 13:12:19來源:ronggang
 圖3-2采用LabVIEW編程得到的前面板[/align]
4 煤質分析流程
  在用戶準備好實驗相關事宜(如預先干燥過的干凈空坩堝、粒度小于0.2mm的空氣干燥煤樣、外設等)后,則可以點擊“運行”按鈕運行本軟件。根據實際情況,這里需要用戶在第一次運行本軟件時對參數進行設置。用戶可選擇菜單中的設置項的下一級菜單參數設置,這時會彈出一個界面,要求用戶設定氮氣、氧氣壓力和流量的上、下限,當氮氣、氧氣的壓力和流量值超過設定的界限,則系統認為不安全,彈出對話框提示并停止所有的實驗過程。還需設置是用氧氣或者壓縮空氣做動力氣源來推動分析儀箱蓋的上升和下降,以及是否在實驗過程中啟動排氣扇排氣。在第一次設置以后運行程序進行實驗無需再設置,除非實際情況跟第一次設置有變。
  用戶點擊“開始實驗”按鈕或者在菜單中選擇“開始實驗”就可以進行實驗。需要說明的是,圖3-2界面上的表格開始時是隱藏的,取而代之的是形象的轉盤和坩堝圖。只有在實驗開始進行測量坩堝時這個表格才顯示出來并將數據顯示在表格相應的地方,而且試樣名稱一列是由用戶根據所做實驗的煤樣的具體情況輸入的。只有在選擇開始實驗后,界面上的中止實驗、結束實驗和計算結果按鈕才可選。主界面上的當前狀態欄會實時顯示當前實驗進行的步驟,比如在測第幾號坩堝的什么項目。實驗初期,軟件會通過開關量輸入輸出模塊中的控制電源檢測輸入信號返回值,自動檢測控制電源的工作情況。如果正常可進行下一步實驗,否則彈出對話框提示用戶檢查控制電源。然后判斷分析儀的箱蓋是否打開讓用戶放入坩堝,如果沒有打開則控制箱蓋上升打開箱蓋,當箱蓋完全打開后停止動作,并提示用戶放入本次實驗的空坩堝。同時,通過調用串口通訊模塊發清零指令給天平,并等天平返回值小于0.0003則認為清零成功進入下一步。
  待用戶放入了實驗空坩堝并點擊“確認”后,分析儀的箱蓋自動關閉。首先檢測樣盤是否已經提升,如否則控制樣盤上升至提升到位。然后旋轉樣盤尋找零位(用于定義坩堝順序),找到零位后從零位開始每次檢測到樣位(即坩堝放置的位置)時停止樣盤旋轉并放下樣盤,使坩堝的重量落在天平上,此時就可通過串口通訊讀天平數據。如此反復直至稱量全部空坩堝重量。每一個空坩堝的質量數據都可顯示在圖3-2的界面表上的相應位置。
  空坩堝的質量測量完成后,分析儀的箱蓋自動打開,彈出對話框提示用戶加煤樣。一般加入的煤樣質量在1g左右。加入煤樣后用戶點擊對話框的“確定”按鈕,則進入測量煤樣的質量階段。其過程跟測量空坩堝相同。測量結束后,結果數據(每個坩堝都是減去了空坩堝的原始重量)也會顯示在界面上的表格中。
  接著是由用戶選擇本次實驗需要測試的項目,可以是水分、揮發分、灰分、水分和灰分、水分和揮發分、揮發分和灰分或者工業全分析(即分析全部三項)。如單獨選擇一項或者兩項,則實驗時間可以大大縮短。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單獨選擇揮發分,這里實驗還是從測量水分開始做起,因為要得到揮發分的百分含量,單單實驗升溫到(900 10)℃做,這時煤樣質量的減少包括了水分減少這一塊,其中必須得除去水分的百分含量數據。在選擇揮發分和灰分實驗也是同理的。測量水分、揮發分和灰分的模塊是相互獨立的,選擇需要的分析項目則調用相應的模塊進行實驗。實驗時分析儀按升溫、恒溫、稱量(實驗時的溫度,恒溫時間參數等均嚴格按照GB212-2001《煤的工業分析方法》的規定)的順序得到對應的質量數據并顯示在界面中的表格里。
  本自動煤質工業分析儀是一個自動化程度非常高的儀器,在測量開始后,用戶基本上可以不必介入,軟件自動進行每一步操作,并在異常情況出現時能提醒用戶,如箱蓋打開/關閉不正常、樣盤上升/下降不正常、天平讀取數據出錯都會彈出對話框提醒用戶采取手動調整。當分析實驗進行完成,則用戶可選擇計算結果進入計算結果模塊。用戶需要根據經驗和煤質的實際情況輸入一些參數如氫系數、發熱量系數等經驗系數,之后按照GB212-2001《煤的工業分析方法》中定義的相關公式計算分析結果。同時保存在結果數據庫中以備查詢、打印等操作。
5 結論
  本文作者創新點在于首次將虛擬儀器技術應用到煤質工業分析領域,將虛擬儀器與傳統的煤質熱重分析技術結合,這樣大大簡化了硬件的連接和控制設計,方便操作人員維護和管理。同時采用虛擬的儀器面板代替傳統的真實的儀器,降低了系統成本,提高了實驗效率,增強了系統的靈活性和擴展性,方便操作人員實驗。
參考文獻
  [1] 張宏亮,林木松.煤質快速分析儀器應用現狀.熱力發電,2002(4):7-9.
  [2] 陳文燕.試述熱分析技術在煤質分析中的應用進展.現代科學儀器,2002(6):52~54.
  [3] 郭恩全.虛擬儀器發展趨勢及其對測試技術的影響.計算機自動測量與控制,1999(7):5~7
  [4] 蔡繼軍,張彥斌,秘曉元等. 基于事件驅動編程的虛擬儀器人機界面設計.微計算機信息,2005,11(1):199~120
  [5] 楊樂平等.LabVIEW程序設計與應用.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
  [6] GB/T 212—2001.煤的工業分析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2001:19~27
圖3-2采用LabVIEW編程得到的前面板[/align]
4 煤質分析流程
  在用戶準備好實驗相關事宜(如預先干燥過的干凈空坩堝、粒度小于0.2mm的空氣干燥煤樣、外設等)后,則可以點擊“運行”按鈕運行本軟件。根據實際情況,這里需要用戶在第一次運行本軟件時對參數進行設置。用戶可選擇菜單中的設置項的下一級菜單參數設置,這時會彈出一個界面,要求用戶設定氮氣、氧氣壓力和流量的上、下限,當氮氣、氧氣的壓力和流量值超過設定的界限,則系統認為不安全,彈出對話框提示并停止所有的實驗過程。還需設置是用氧氣或者壓縮空氣做動力氣源來推動分析儀箱蓋的上升和下降,以及是否在實驗過程中啟動排氣扇排氣。在第一次設置以后運行程序進行實驗無需再設置,除非實際情況跟第一次設置有變。
  用戶點擊“開始實驗”按鈕或者在菜單中選擇“開始實驗”就可以進行實驗。需要說明的是,圖3-2界面上的表格開始時是隱藏的,取而代之的是形象的轉盤和坩堝圖。只有在實驗開始進行測量坩堝時這個表格才顯示出來并將數據顯示在表格相應的地方,而且試樣名稱一列是由用戶根據所做實驗的煤樣的具體情況輸入的。只有在選擇開始實驗后,界面上的中止實驗、結束實驗和計算結果按鈕才可選。主界面上的當前狀態欄會實時顯示當前實驗進行的步驟,比如在測第幾號坩堝的什么項目。實驗初期,軟件會通過開關量輸入輸出模塊中的控制電源檢測輸入信號返回值,自動檢測控制電源的工作情況。如果正常可進行下一步實驗,否則彈出對話框提示用戶檢查控制電源。然后判斷分析儀的箱蓋是否打開讓用戶放入坩堝,如果沒有打開則控制箱蓋上升打開箱蓋,當箱蓋完全打開后停止動作,并提示用戶放入本次實驗的空坩堝。同時,通過調用串口通訊模塊發清零指令給天平,并等天平返回值小于0.0003則認為清零成功進入下一步。
  待用戶放入了實驗空坩堝并點擊“確認”后,分析儀的箱蓋自動關閉。首先檢測樣盤是否已經提升,如否則控制樣盤上升至提升到位。然后旋轉樣盤尋找零位(用于定義坩堝順序),找到零位后從零位開始每次檢測到樣位(即坩堝放置的位置)時停止樣盤旋轉并放下樣盤,使坩堝的重量落在天平上,此時就可通過串口通訊讀天平數據。如此反復直至稱量全部空坩堝重量。每一個空坩堝的質量數據都可顯示在圖3-2的界面表上的相應位置。
  空坩堝的質量測量完成后,分析儀的箱蓋自動打開,彈出對話框提示用戶加煤樣。一般加入的煤樣質量在1g左右。加入煤樣后用戶點擊對話框的“確定”按鈕,則進入測量煤樣的質量階段。其過程跟測量空坩堝相同。測量結束后,結果數據(每個坩堝都是減去了空坩堝的原始重量)也會顯示在界面上的表格中。
  接著是由用戶選擇本次實驗需要測試的項目,可以是水分、揮發分、灰分、水分和灰分、水分和揮發分、揮發分和灰分或者工業全分析(即分析全部三項)。如單獨選擇一項或者兩項,則實驗時間可以大大縮短。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單獨選擇揮發分,這里實驗還是從測量水分開始做起,因為要得到揮發分的百分含量,單單實驗升溫到(900 10)℃做,這時煤樣質量的減少包括了水分減少這一塊,其中必須得除去水分的百分含量數據。在選擇揮發分和灰分實驗也是同理的。測量水分、揮發分和灰分的模塊是相互獨立的,選擇需要的分析項目則調用相應的模塊進行實驗。實驗時分析儀按升溫、恒溫、稱量(實驗時的溫度,恒溫時間參數等均嚴格按照GB212-2001《煤的工業分析方法》的規定)的順序得到對應的質量數據并顯示在界面中的表格里。
  本自動煤質工業分析儀是一個自動化程度非常高的儀器,在測量開始后,用戶基本上可以不必介入,軟件自動進行每一步操作,并在異常情況出現時能提醒用戶,如箱蓋打開/關閉不正常、樣盤上升/下降不正常、天平讀取數據出錯都會彈出對話框提醒用戶采取手動調整。當分析實驗進行完成,則用戶可選擇計算結果進入計算結果模塊。用戶需要根據經驗和煤質的實際情況輸入一些參數如氫系數、發熱量系數等經驗系數,之后按照GB212-2001《煤的工業分析方法》中定義的相關公式計算分析結果。同時保存在結果數據庫中以備查詢、打印等操作。
5 結論
  本文作者創新點在于首次將虛擬儀器技術應用到煤質工業分析領域,將虛擬儀器與傳統的煤質熱重分析技術結合,這樣大大簡化了硬件的連接和控制設計,方便操作人員維護和管理。同時采用虛擬的儀器面板代替傳統的真實的儀器,降低了系統成本,提高了實驗效率,增強了系統的靈活性和擴展性,方便操作人員實驗。
參考文獻
  [1] 張宏亮,林木松.煤質快速分析儀器應用現狀.熱力發電,2002(4):7-9.
  [2] 陳文燕.試述熱分析技術在煤質分析中的應用進展.現代科學儀器,2002(6):52~54.
  [3] 郭恩全.虛擬儀器發展趨勢及其對測試技術的影響.計算機自動測量與控制,1999(7):5~7
  [4] 蔡繼軍,張彥斌,秘曉元等. 基于事件驅動編程的虛擬儀器人機界面設計.微計算機信息,2005,11(1):199~120
  [5] 楊樂平等.LabVIEW程序設計與應用.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
  [6] GB/T 212—2001.煤的工業分析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2001:19~27
標簽: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相關資訊
產品新聞
更多>2025-10-22
2025-10-17
2025-10-11
2025-10-09
2025-09-23
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