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7-04 17:07:35來源:千家網
隨著物聯網設備的廣泛部署,確保其網絡安全成為亟需解決的核心問題。本文將探討物聯網設備制造中本地安全的關鍵作用,并提出具體的安全策略,幫助制造商構建更可信、更可靠的產品。
物聯網設備面臨的安全挑戰
物聯網設備具有自動傳輸數據的能力,能在無需人工干預的情況下執行復雜的操作。然而,正是這種特性也為網絡攻擊者提供了可乘之機。近年來,物聯網安全形勢日益嚴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僵尸網絡的快速擴展
攻擊者大量利用未加防護的物聯網設備構建僵尸網絡(botnet),用以發動大規模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破壞網絡基礎設施。
2、供應鏈攻擊激增
攻擊者通過第三方組件、固件更新或軟件供應鏈植入惡意代碼,借由“信任路徑”悄然入侵企業網絡。這類攻擊隱蔽性強,破壞力大,難以及時發現。
在當前網絡犯罪逐漸工業化的背景下,確保設備在設計、制造、部署各階段具備良好的本地安全防護能力,已成為行業共識。
本地安全在制造階段的重要性
1、從設計階段起就內建安全機制
物聯網設備結合了硬件與軟件,一旦部署到終端環境,想要通過后續更新修復安全漏洞往往非常困難,尤其是在硬件層面。因此,“安全即設計”(SecuritybyDesign)原則應當貫穿設備開發的全過程。
2、硬件安全不可或缺
嵌入式硬件安全模塊,如安全元件(SE)和受信執行環境(TEE),能為設備提供強大的加密與密鑰管理功能,是防止物理攻擊、數據泄露的關鍵技術。
3、制造地點與供應鏈控制同樣關鍵
制造設施本身的物理與網絡安全措施,也會影響設備的整體安全等級。此外,依賴第三方芯片、軟件或組件時,需確保這些供應商遵守同樣高標準的安全規范。
影響物聯網設備安全設計的核心因素
在決定是否將原生安全機制集成到設備中時,制造商應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設備部署范圍與數量:大規模部署的設備更容易成為攻擊目標。
目標市場的安全法規:不同國家或地區對IoT設備安全有不同合規要求。
數據敏感性:設備收集的信息越敏感,所需的安全等級就越高。
行業要求:如醫療、交通、能源等行業,系統安全直接關系到人身安全或關鍵基礎設施。
物理暴露風險:設備部署在公共或不受控環境中時,面臨更高的物理篡改風險。
多層防護策略:構建抗風險能力
在產品設計與制造早期就集成數據保護機制,是實現設備安全的基礎。推薦的安全策略包括:
1. 硬件+軟件的多層安全架構
硬件安全模塊(HSM/SE/TEE):提供加密、身份驗證、密鑰保護等功能。
軟件控制:實施訪問權限控制、固件驗證、沙箱執行等安全機制。
2. 零信任架構(ZeroTrust)
即使設備或用戶通過身份驗證,仍需持續驗證其行為是否可信。此方法特別適用于分布式物聯網系統,可顯著提升威脅檢測與響應能力。
3. 安全通信機制
端到端加密:確保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被中間節點讀取或篡改。
密鑰管理系統(KMS):對密鑰進行生命周期管理,防止泄露。
數據保護與隱私實踐
物聯網設備應以數據最小化和隱私保護為設計原則,重點措施包括:
僅采集與存儲必要的數據,避免冗余信息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實時監控設備行為,發現異常流量或通信模式。
使用強密碼與多重認證(MFA)提升訪問安全。
限制物理訪問,防止對設備本體的非法篡改或植入。
確保設備運行的網絡環境隔離且受控,避免“旁路攻擊”路徑。
總結:打造安全可信的物聯網生態系統
物聯網設備的安全沒有“萬能鑰匙”。面對復雜且不斷演化的威脅環境,僅依賴軟件補丁和傳統安全防護已遠遠不夠。制造商必須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階段即嵌入硬件與軟件雙重安全機制,構建分層防御體系,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設備被入侵、數據泄露和服務中斷的風險。
本地安全的深度整合不僅關乎設備本身的穩定運行,更關系到整個物聯網生態的健康發展。隨著行業法規的逐步完善與用戶意識的提升,安全性將成為未來物聯網設備制造的核心競爭力。
上一篇:鋰電池包保養方法基本有什么?
下一篇:動力鋰電池包熱失控的原因分析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8-06
2025-07-08
2025-06-30
2025-06-16
2025-06-09
202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