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8-12-02 09:37:00來源:ronggang
圖2 初始化時序[/align]
在分布式測溫系統中CPU采用AT89S52,溫度讀取的初始化程序如下所示:
DAT BIT P1.0
INI10: SETB DAT
MOV R2, #185
INI11: CLR DAT
DJNZ R2, INI11 ; 復位脈沖時間600us
SETB DAT ; 釋放數據線
MOV R2, #28
INI12: DJNZ R2, INI12 ; 等待60us
CLR C
ORL C, DAT ; 有無應答低電平
JC INI10 ; 若無應答,初始化失敗
MOV R6, #40
INI13: ORL C, DAT
JC INI14 ; 數據線變高。初始化成功
DJNZ R6, INI13 ; 低電平最多240us
SJMP INI10 ; 低電平持續大于240us,失敗
INI14: MOV R2, #222
INI15: DJNZ R2, INI15 ; 應答信號至少要持續480us
RET
2.2 數字溫度傳感器寫時序
寫時序包括寫“0”時序和寫“1”時序。寫“1”時序用于主設備向DS18B20寫入1,寫“0”時序用于主設備向DS18B20寫入0。無論是哪種寫時序都至少需要60μS ,且在兩次獨立的寫時序之間至少需要1μS的恢復時間。兩種寫時序均起始于主設備拉低數據線電平。對于寫“1”時序,主設備在拉低數據線之后,緊接著必須在15μS之內釋放數據線,由上拉電阻將數據線拉至高電平;而對于寫“0”時序,在主設備拉低數據線后,只需在整個時序內保持低電平即可至少60μS。在寫時序開始后的15~60μS期間內,DS18B20讀取數據線電平狀態。如果此期間數據線為高電平 ,則對器件寫入邏輯1,否則寫入邏輯0。寫時序如圖3所示。
[align=center]
圖3 數字溫度傳感器寫時序[/align]
寫一位程序如下所示。程序中DAT為I/O口P1.0。
WIR11: SETB DAT ; 拉高電平
MOV R4, #5
NOP
CLR DAT ; 高電平持續2us后拉低
WIR12: DJNZ R4, WIR12 ; 等待10微秒
MOV DAT, C ; 發送1位
MOV R4, #23
WIR13: DJNZ R4, WIR13 ; 保證寫時間大于60us
SETB DAT
RET
2.3 溫度傳感器讀時序
DS18B20只有在檢測到主設備啟動讀時序后才向主設備傳輸數據。所以一般在主設備發送了讀數據命令后,必須馬上產生讀時序,以便DS18B20能夠傳輸數據。所有的讀時序都至少需要60μS,且在兩次獨立的讀時序之間至少需要1μS的恢復時間。每個讀時序都由主設備發起,先使數據線為高電平,然后拉低數據線至少1μS,再釋放數據線。在主設備發出讀時序之后,DS18B20開始在數據線上發送數據0或1。若其發送1,則保持數據線為高電平。若發送0,則DS18B20拉低數據線,在該時序結束后釋放數據線。DS18B20發出的數據在起始時序之后15μS內保證可靠有效。因而主設備在讀時序期間必須釋放數據線,并且要在時序開始后的15μS之內讀取數據線狀態。寫時序如圖4所示。
[align=center]
圖4 數字溫度傳感器讀時序[/align]
讀一位程序如下所示:
RE11: SETB DAT ; 使數據線為高電平
NOP
NOP
CLR DAT ; 高電平持續2us后拉低數據線
MOV R4, #4
NOP ; 持續低電平2us
SETB DAT ; 釋放數據線
RE12: DJNZ R4, RE12 ; 等待8us
MOV C, DAT ; 讀入一位
MOV R5, #28
RE13: DJNZ R5, RE13 ; 保證一個讀周期持續60us
SETB DAT ; 使數據線為高電平
RET
3.初始化以及讀寫時序應用
3.1 溫度采集程序設計
單總線數字溫度傳感器DS18B20要完成溫度的采集需要按順序完成如下幾個步驟:初始化、跳過ROM匹配、啟動轉換、等待轉換完成、初始化、匹配ROM、讀便箋式存儲器、CRC校驗、溫度格式轉換、保存溫度值以及顯示等其他處理。按照此步驟,程序設計時首先就要按照初始化時序執行2.1所介紹的初始化程序INI10,其次要將跳過ROM匹配命令(代碼為CCH)寫入到DS18B20中,此時需根據2.2所介紹的數字溫度傳感器寫時序編寫對DS18B20一個寫入字節程序WRITE,將跳過ROM匹配命令寫入DS18B20。為了完成溫度啟動轉換,需要將啟動轉換命令寫入DS18B20中。用延時750ms等待轉換完成。隨后再按照初始化時序執行本文中2.1所介紹的初始化程序INI10,用寫入一個字節程序將匹配ROM命令(代碼為55H)寫入到DS18B20中。為了完成讀便箋式存儲器操作,需要先結合數字溫度傳感器寫時序將讀便箋式存儲器命令(代碼為BEH)寫入到DS18B20中,再用溫度傳感器讀時序編寫的讀一個字節程序READ,連續讀取DS18B20便箋式存儲器中9個字節的內容。由此可見,要想實現溫度正確采集,需要結合上述所介紹的初始化時序、溫度傳感器寫時序和溫度傳感器讀時序,才可以將所需的命令寫入與讀出。完成溫度的正確讀取。
3.2 溫度傳感器序列號讀取程序設計
每個單總線數字溫度傳感器DS18B20出廠時都有唯一的一個64位序列號,在使用溫度傳感器之前,需事先將每個溫度傳感器逐一掛接在I/O口如P1.0上,再讀取溫度傳感器的序列號。當I/O口上掛接一個溫度傳感器DS18B20時,可以用讀ROM命令完成64位序列號的讀取。程序設計思路是首先將讀ROM命令(代碼為33H)送入累加器A中,隨后調用寫入一個字節程序WRITE,然后調用讀64位序列號程序DXLH。在寫入一個字節程序WRITE中,置循環次數為8,再調用寫入一位子程序,嚴格按照時序關系,執行傳感器寫時序,循環8次寫完一個字節。在讀64位序列號程序DXLH中,置內部RAM首地址為30H,置循環次數為8,調用讀一個字節程序READ,將讀取數據存放在內部RAM中。循環8次讀完8個字節即64位序列號。讀出的64位序列號將存放到內部RAM 30H ~ 37H單元中。讀一個字節程序READ如下所示。
READ: MOV R6, #8 ; 循環次數為8
SETB DAT ; 讀出一位程序,執行傳感器讀時序
NOP
NOP
RD11: CLR DAT
MOV R4, #4
NOP ; 持續低電平2us
SETB DAT ; 釋放數據線
RD12: DJNZ R4, RD12 ; 等待8us
MOV C, DAT ; 讀入一位
RRC A ; 將讀入數據移入累加器A
MOV R5, #28
RD13: DJNZ R5, RD13 ; 保證一個讀周期持續60us
DJNZ R6, RD11 ; 循環8次讀一個字節
SETB DAT
RET
上述程序執行完畢,可將溫度傳感器的64位序列號存放在單片機內部RAM 30H ~ 37H單元中。
4.分布式測溫系統中溫度顯示
分布式測溫系統中,采用液晶顯示可以實現房間號的顯示,實際溫度的顯示,報警上限值的顯示以及報警發生時的時間。還可以循環顯示多個房間的實際溫度和上限值。如圖5所示。
[align=center]
圖5 分布式測溫系統中對應房間溫度以及報警上限顯示[/align]
5.結束語
正確讀取多個單總線數字溫度傳感器DS18B20的溫度在分布式測溫系統中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程序設計時必須根據嚴格的時序關系,因此本文作者創新點是詳細闡述了初始化時序、讀寫時序等復雜邏輯關系,設計了正確的溫度序列號讀取程序和溫度讀寫程序并能夠進行液晶顯示。由于單總線數字溫度傳感器DS18B20各個功能的實現是通過各種ROM命令與操作功能命令實現的,這些命令一環扣著一環,每個環都是一個時序的集合。在進行程序調試時,不能像調試其它程序一樣用單步執行來進行跟蹤,因此對錯誤查找和程序優化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在遇到程序運行出錯時,只能夠根據錯誤現象來分析、推測、修改和再運行來解決,而不能直接定位。文中所介紹的單總線數字溫度傳感器DS18B20程序設計思路與方法,目前已較好地應用于分布式測溫系統中,并且滿足一定精度要求。
參考文獻
[1] 沙占友,智能化集成溫度傳感器原理與應用[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2] 周月霞,孫傳友,DS18B20硬件連接及軟件編程 [J],傳感器世界,2001.12
[3] Dallas Semiconductor. DS18B20 1-Wire Digital Thermometer [Z]. Dallas Semiconductor Co, 2002
[4] 徐維濤,郝曉弘,OCXO恒溫槽溫度控制系統控制方法研究[J],微計算機信息,2006年第 3 期
標簽:
上一篇:基于虛擬儀器的雷達信號模擬系統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9-08
2025-08-06
2025-07-08
2025-06-30
2025-06-16
202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