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8-09-08 15:33:00來源:dujing

分析可知,在電感曲線的上升段,通入繞組電流產生正向電磁轉距,在電感曲線的下降段,通入繞組電流則產生反向電磁轉距。因此通過改變繞組通電的時刻來改變轉距方向,同時通過調節脈沖的寬度控制繞組電流的大小從而達到調節速度的目的。
2.2 系統原理框圖[1][2]
模數混合控制系統結構框圖如圖2所示:

圖3 SRD功率變換電路原理圖[/align]
4. 開關磁阻電機數模混合系統的設計
4.1 轉子角位移檢測[1][2]
適用于開關磁阻電機調速系統的角位移傳感器型式很多,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光電式,它的優勢就是結構簡單,位置精度高,但比較怕灰塵,需要有密封很好的防塵罩。本文采用四相8/6極結構,位置檢測采用半數檢測方案,步進角為15度,轉子極距角為60度,轉盤的齒﹑槽數與轉子的凸極﹑凹槽數一樣為6,且均布,所占角度均為30度,轉盤安裝在轉子軸并同步旋轉,夾角為75度的兩光電脈沖發生器S1、S2分別固定在定子中心線左右兩側75/2度處。
當圓盤中凸起的齒轉到開槽光電脈沖發生器S1、S2位置時,因其中發光管的光被遮住而使其輸出狀態為0,沒有被遮住時,輸出狀態為1。則在一個轉子角周期60度內,S1、S2產生兩個相位差為15度,占空比為50%的方波信號。它組合成4種不同的狀態,分別代表電動機四相繞組不同的參考位置。
[align=center]
圖4 .光電脈沖發生器電路[/align]
圖5所示的光電脈沖發生器輸出的位置脈沖信號有一定的上升和下降沿。為此,光電三極管輸出電壓后我們采用一個滯后回線的比較器整形,以消除輸出位置信號的“毛刺”及其上升和下降沿。
4.2 θ[sub]off[/sub]、θ[sub]on [/sub]的確定與啟動方式[2]
分析上圖1中電感曲線可知,改變θ[sub]on[/sub]使電感上升段電流變化,從而改變了電動機轉距,改變θ[sub]off[/sub]一般不影響電流峰值,但影響電流波形的寬度及其同電感曲線的相對位置。本文采用定角度斬波的控制方式,θ[sub]off[/sub]則 和θ[sub]on [/sub]應取兼顧高低速運行的中間值,其適用的調速范圍一般不會太大,如比例為1:20。
電動機啟動時,要求轉子在任何位置下都能夠以最大轉距起動,所以此時需讓繞組電流自然通斷,本文的四相8/6極電動機取θ[sub]on[/sub] =0[sup]。[/sup] ,θ[sub]off[/sub] =30[sup]。[/sup] ,但當速度逐漸升高,則應該使 θ[sub]off[/sub] < 30[sup]。[/sup] ,否則會因續流而形成制動轉距影響運行。
4.3 數字倍頻與頻壓轉化電路[3][4][5]
作為反饋檢測環節,本文采用以80C51的單片機為核心的控制結構,通過兩片定時/計數器芯片8253完成位置信號的倍頻和頻/壓處理,信號輸出DAC0832芯片和I/V轉換電路。同時運用單片機系統處理電機的正反轉,停車啟動等相對簡單,其P3.5 、P3.6端口輸出正反轉控制信號。

(5)
圖6 正反邏輯控制電路[/align]
4.5 速度調節器的設計[2]
根據系統原理,頻/壓轉化過來的信號經過模擬速度調節器的處理,輸出控制信號送給PWM發生裝置,最后控制功率變換器件的邏輯順序。速度調節器以OP07為核心,采用PI算法,如圖8。R6可以調節速度給定,同時和Vout進行比較,R8、C4構成PI運算電路,其中參數可調,VD1為調節器輸出限幅鉗位二極管, PI路并聯的開關J是為了防止漂移輸出引起傳動系統誤動作而設置的,在零輸入條件下,往往出現漂移,引起系統的“爬行”,即在停車狀態下,開關J閉合,即PI調節器沒被投入,輸出為零;相反,工作狀態下,開關J處于打開狀態,PI調節器投入系統。
[align=center]
圖7 速度調節器[/align]
5 結論
本文針對2.2KW的小型開關磁阻電機設計了該數模混合控制系統,最高轉速為1500r/min,對抗干擾和動態響應要求不很高的情況,采用這種方式十分有效。由于控制系統的設計是基于一定簡化處理的SR電動機小信號線性化動態模型,自然與實際運行的SRD存在較大的差異,仍舊需要在參數,結構和功能上進一步優化。
該系統保持最大力矩啟動進入穩態后,調節 在7.5度左右, 在22.5度左右,系統運行穩定,速度保持平滑上升;減小 速度明顯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會出現脈動;增大 的幅度大于 ,電機會明顯加速,到 為17.5度以上,由于前沿脈沖過窄,電機脈動十分明顯,所以在調節過程中,要求調節程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本系統經測試運行穩定,設計簡單,可用于功率要求不高的應用場合。
參考文獻:
[1] 胡崇岳.交流調速技術[M].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198頁-203頁
[2] 王宏華.開關型磁阻電動機調速控制技術[M].機械工業出版社. 1995.101頁-102頁
[3] 羅桂娥.模擬電子技術基礎[M].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203頁-205頁
[4] 李鐵才,杜坤梅編著.電機控制技術[M].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155頁-159頁
[5] 李仁定.電機的微機控制[M].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101頁-103頁
作者簡介:師爭光(1983-),男,陜西咸陽人,湖南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我的聯系方式:13874886479標簽:
![]()
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10-31
2025-10-22
2025-10-17
2025-10-11
2025-10-09
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