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暫定名,以下簡稱“中科院深理工”)繼生命健康學院和藥學院后再迎來一位新院長潘毅。他此次出任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控制工程院院長,同時成為深圳市機器人協會新任理事長。
潘毅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已深耕四十余年,并拿到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最高職稱——州校董教授。“因與先進院結緣, 我逐漸了解到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看到了他們在機器人行業發展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起到的作用。”潘毅說。
中科院深理工是全新開始
潘毅加入中科院深理工,可以說是偶然中的必然。
去年 12 月,他應邀到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進行學術交流。會后,深圳先進院正式向他發出加入邀請,潘毅略微思考之后, 當即同意,“人生不能過于在意細節,”他如此回憶當時的決定。
與隨心所欲的處世態度不同,潘毅對待學術嚴謹而勤懇, 可以說是一位擁有諸多科研“光環”的人。
1977 年,潘毅作為江蘇省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1987 年赴美留學,隨后獲得美國匹茲堡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此后的工作中,潘毅堅定了自己為基礎科研奮斗終生的目標,2000 年進入喬治亞州立大學任教,僅四年后就成為終身教授。
如今,潘毅是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院院士,已發表 SCI 期刊論文 250 余篇,其中一百余篇發表在頂尖的期刊。
此次來深圳前,用他的話說,如果繼續留在喬治亞州立, 自己往后職業生涯的平穩道路已經可以預見。但他依然選擇到中科院深理工,從零開始組建一個學院。
“在我看來這所學校與眾不同。它是中科院在國內成立的第四所大學,定位是研究型大學。對于專注基礎科研的我來說, 是很合拍的。”潘毅表示,這里也將是他全新的開始。而中科院深理工此次發出邀請,絕不僅僅是因為潘毅突出的科研能力, 更有其出色的管理才華。
15 年前,潘毅被任命為喬治亞州立計算機科學系系主任, 當時該系在美國大學中表現平平,剛具備培養博士生的教育資格。5 年后,該系在潘毅的管理下,培養出50 多名博士生。此后, 潘毅連續 16 年擔任計算機科學系系主任,中間還曾出任生物系系主任及文理學院副院長。根據相關網站排名,喬治亞州立2016-2020 年的生物信息領域研究位于全世界前 25 名。
“新的 5 年,我的目標是在中科院深理工打造幾門特色學科,比如生物信息領域,可以躋身全國前列。”潘毅告訴記者。
“三管齊下”瞄準自閉癥早篩
11 月 25 日,中科院深理工計算機科學與控制工程學院
發出了首封求賢令,面向全球招募復合型人才。在招募人才方面,潘毅也有自己的獨特心得。“一位科研人員的成果、SCI 論文、所獲獎項固然是硬標準,但最重要的是如何留住他。” 潘毅表示,不管是招募人才還是組建學院,自己的理念都是“找到亮點”,“不管是個人還是學院,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應該挑選最擅長的 1-2 個領域深入研究。”潘毅說。比如在計算機領域,他選擇了生物和醫療信息作為主攻方向,而專業內的云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都成為有力的輔助工具。潘毅向記者介紹了自己近期基于人工智能的自閉癥早期篩查研究,并將其稱為“三管齊下”,即通過行為學、遺傳學和影像學綜合判斷。首先家長可通過App,上傳兒童的視頻、照片,后臺根據行為學預測模型進行分析;其次家長可郵寄兒童唾液等篩查遺傳信息;此外,醫療機構可對兒童進行影像學篩查。“這一診斷需要通過大量行為學、遺傳學、影像學數據建立相關預測模型。隨著篩查標準進一步細化,可能還會出現‘多管齊下’。這一方法也有望用于阿爾茲海默癥等腦疾病的篩查。”潘毅說。

國際院士領軍機器人產業發展
“三管齊下”的研究,是潘毅將基礎科研推向具體應用的一個縮影。
12 月 26 日,在由深圳市機器人協會(下稱“協會”) 承辦的中智衛安·2020 深圳機器人創新與發展論壇暨 2020 深圳機器人年度頒獎典禮上,潘毅作為新任理事長發表演講。他表示,機器人是讓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呈現的成熟載體。“近年來,國內機器人市場表示越來越強勁。尤其是深圳,得益于這里雄厚的基礎支撐、突出的核心優勢、廣闊的應用領域、優越的創新環境,深圳機器人行業在多領域保持了科學化、規范化、有序化的發展節奏。”他說。今年以來,疫情需求開辟了機器人應用場景,“新基建”按下快進鍵,雙重因素疊加,機器人市場正面臨著巨大機遇。“我將攜自身學術資源和研究成果, 不斷為深圳市機器人行業發展添磚加瓦,努力將國際化視野與本土化價值融合,與協會一道團結各方、匯集資源、投身建設, 為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潘毅在論壇發言中表示。
聲明:本文版權為中國傳動網所有,歡迎轉載但請務必注明來源、作者。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網站客服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