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13年眾多光伏企業逆襲,實現扭虧。2014年,光伏市場持續擴大,同時也為產能迅速增長乃至過剩埋下伏筆。
摘要:2013年眾多光伏企業逆襲,實現扭虧。2014年,光伏市場持續擴大,同時也為產能迅速增長乃至過剩埋下伏筆。
去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相關配套文件已相繼出臺落實,涉案金額最大的中歐光伏貿易糾紛實現和解,這些都為光伏產業走出困境奠定了基礎。今年,光伏產業政策環境依然向好,相關部委將繼續貫徹落實相應的配套政策,通過擴大國內市場、規范產業、促進技術進步等組合拳力促產業發展。
數據顯示,我國光伏行業在經歷了2011年和2012年的持續虧損之后,在2013年迎來逆襲,主要光伏企業實現扭虧,經營狀況得到了較大改善。2014年,光伏產業開始出現多晶硅市場需求提高、電池組件產量繼續增長、光伏市場持續擴大等現象,但這也為產能的迅速增長乃至過剩埋下了伏筆。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日前預計,由于閑置產能的復產和新增產能投產,光伏產業今年可能將面臨新一輪產能階段性過剩局面。
原料方面,隨著下游應用市場不斷擴大,多晶硅市場需求也在提高,全球新增產能投產和復工產能利用率逐步提升,多晶硅產量略有增長。據了解,今年我國多晶硅產量約11萬噸,主要集中在江蘇中能、特變電工、大全新能源等幾家企業,占到全球多晶硅產量的近40%。但由于國外多晶硅產品可以通過加工貿易方式規避“雙反”關稅,持續對我國進行低價傾銷,以及市場供應量的不斷增大和多晶硅生產成本的持續下降等因素的影響,預計多晶硅產品價格將保持低位,企業還將承受低價壓力。
電池組件方面,隨著行業的整體好轉以及由于組件價格下降使得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逼近甚至達到平價上網,全球組件產量繼續呈現增長勢頭。我國一直是太陽能電池組件的最大生產國,在全球組件產量最大的前十家企業中,我國占據6席并包攬前4位。顯然,在全球組件產量增長的大潮中,我國將首當其沖,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而由于多晶硅等原輔材料、第三方電池片漲價,以及國外市場的不確定性,這也將給企業帶來經營壓力。特別是部分閑置產能相繼啟動,產業將承受更大的供需壓力。
應用市場方面,在光伏發電成本持續下降、政策持續利好和新興市場快速興起等有利因素的推動下,全球光伏市場將持續擴大。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計,2014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將達43GW,我國將達14GW,其中大型電站8GW、分布式發電6GW左右。但由于電網建設規劃尚未出臺,電站審批權下放,某些地方為了追求本地利益最大化,可能會導致光伏電站建設與電網建設不協調、滋生限電棄光等問題。此外,分布式發電商業模式尚未成熟,潛在風險較多,規模化推廣阻力仍然比較大。
總體來看,2014年,我國光伏產業仍將承受供過于求帶來的價格壓力。雖然產業規模仍將保持平穩增長,國內光伏市場規模化啟動,但也可能導致新一輪產能階段性過剩局面,產業整合推進仍然較難,市場供需壓力仍然存在,加上外部貿易不確定性,產業面臨較大的轉型升級壓力。
目前看來,我國海上風電上網電價雖然已經出臺,但海上風電的設備、技術、造價、后期養護、維修乃至風電場與海洋功能、海岸線開發、國防用海等規劃的協調都需要時間來解決。技術問題、成本問題、并網問題、商業模式問題若不能得到及時解決,海上風電有可能成為“鏡中花、水中月”。
業內研究測算,如果按照國家規劃的到2020年海上風電裝機達3000萬千瓦的目標,海上風電遠景市場規模可達4500億~6000億元,其中整機及零部件等制造業市場可達2500億~3500億元,而海底電纜潛在市場規模可達300億元。在海上風電項目總投資中,整機、風塔等設備投資約占60%。按目前海上風電平均裝機成本1.5萬元/千瓦測算,未來兩年海上風電設備投資有望超過500億元。
我國海上風電開發目前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在規劃和標準、設備制造、工程、設計、施工安裝、成本控制、運行維護、政策和管理等方面均缺少成熟的經驗,面臨的挑戰貫穿全產業鏈。
事實上,海上環境和陸上環境存在很大的差異,風機制造企業對于海上環境的了解是否足夠,對于海上風場的后期維護是否有充足準備,一系列問題都將擺在風機制造企業面前。海上風場的后期維護,需要依靠吊裝船等專業船舶,不僅租用成本高昂,一旦風場出現問題,維護單位能否在最短時間內租到船舶趕往現場也是未知數。
由于海上風電場對風機設備質量要求更高,所以運維經驗豐富、具備高功率機型生產能力的整機龍頭企業及相關配件企業將受益更大。一些不具備資質或是競爭力不強的企業只能水中望月,望洋興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cdcst56.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